張俊濤
(新疆煤田地質局綜合地質勘查隊,新疆 830002)
摘要:煤田地質勘探技術在煤炭開采流程中起到基礎性作用。面對當前能源緊缺,煤炭需求量大的現狀,加強對煤炭地質勘探的關注,解決勘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發展煤炭產業,增加煤炭產量的重點。本文即從煤田地質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出發,結合現實情況,分析了勘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探;問題;對策
一、煤田地質勘探工作的重要性
煤田地質勘探工作主要指的是勘察地下煤層的形成、特征以及預計產量等內容,進行煤田地質勘探,可以為煤炭行業涉及開采方案提供信息依據,從理論上對礦區整體開發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進行指導,保證合理開發煤炭資源,在能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最終推動煤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煤田地質勘探中存在的問題
1、煤田地質勘探的技術問題
(1)普查尋礦工作緩慢,勘察程度不夠。雖然國家曾經對普查找煤工作做出過明確的指示,但是落實情況不佳,我國近年來煤炭產量有所下降,找煤項目逐年降低,尋礦工作進程緩慢,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我國的尋礦普查找礦工作較為落后,與勘探工作相比,找礦工作投入大、效率低,具備更大的困難,通常需要更大的精神投入,將多種技術和經驗相結合,且周期較長,流動性較大。而勘探工作是在找礦的前提下進行的,往往集中在某一區域進行,周期較短,工作信息量大,對工作人員的要求精而深。近年來隨著科學的進展,勘探的技術程度不斷提升,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數字指標在煤田評定中更加重要。而且勘探工作更容易受到上級的監管、因此會有一定的立功受獎名額進行分配,找礦工作受到的關注比較低,這些都導致了找礦消極現象出現。我國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的總體程度尚顯不夠,尤其針對一些地方煤礦,由于資金不足,缺少現金和機器設備,多數地方煤礦在勘察方面投入少、要求見效快,地質工作的可持續性和工作程度都較低,工作程度低下,新建擴建礦井的報告的準確程度比較低,不利于后續的煤田開采和挖掘工作。
(2)煤田資源的可持續程度低,造成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煤田地質勘探的情況會對煤田開采工作帶來一些列后續影響,比如地質平衡遭到破壞、水害防治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等。在進行礦井開采的過程中,如果防護或者安全施工不夠到位,可能造成冒頂、瓦斯爆炸或者透水等安全事故,造成對原本自然環境的破壞,帶來一系列地質災害。在勘察階段或者開采初期,地址平衡破壞問題往往并不嚴重,但會隨著開采量的增大,會導致更多環境問題、安全問題和其他災害出現,礦區內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往往也會導致一定的透水事故,在開采過程中,環境污染和歷史遺留問題都是要面對的問題,需要不斷提高勘探技術。
2、煤田地質勘探的程序問題
(1)煤田勘探工作粗略,盲目操作現象時有出現。煤田地質勘察作為一項長期、完整、系統的工程,工作人員在進行地質勘查的過程中,不但要對有關地質資料進行仔細分析,而且需要在勘察進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并修改地質勘查計劃。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煤炭地質勘查過程中工作過于粗略,導致工程部署不合理,浪費資源現象嚴重。而且雖然煤田具有正規的地質勘查程序規定,但一些地方煤田常常不按照標準操作程序進行,沒有對工程圖進行規劃,先施工再填圖,甚至有些完全沒有進行實地地質調查,這些都不符合我國的相關規定。
(2)監督體系落實不到位,行業內部管理質量差別較大。在對煤田地質勘探的質量標準監督過程中,常常存在應付的現象,平時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勘探,只有在面臨突擊檢查時才補寫質量記錄表,其他的規定文件比如特殊作業指導書、項目策劃書更是存在著較多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監督體系落實不到位而導致的。在煤炭行業內部也同樣有著不小的漏洞,煤炭生產規模的擴大帶來了大量外協隊伍和以包代管的現象,但有些分包隊伍的資質和技術水平沒有達到行業質量標準,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管理和施工方面出現嚴重問題。
三、煤炭地質勘探中采取的對策
1、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尋礦力度。地方部門政府應當加大對勘探資金方面的投資,引進先進機器設備和測量技術,重視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機器設備的養護維修工作,保證測量的準確程度,避免勘測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或者機器失誤。在尋礦工作上,應該由國家牽頭,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監督制度,約束現有勘測市場,規范勘探流程,詳細勘查開發我國的地下礦藏,將其與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相互結合,既能滿足市場煤炭供需要求,也能以此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2、提高勘探技術,重視質量控制。勘探技術是進行煤炭地質勘探的核心所在,技術的高低影響到勘探的準確性和勘探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勘探技術上應當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創新,同時注意讓更多的勘探技術人員接觸先進的勘探技術,及時更新信息,保證勘探團隊的整體質量。在了解地質勘探中存在的問題的前提下,需要對勘探施工進行質量控制,嚴抓質量關。質量控制的評價過程不止包含對勘探質量的衡量,還需要包括相關影響因素和嚴重程度分析等全方面的評價。提前準備好有效的應對措施,如對人身安全、崗位責任制、標準化需求等方面進行要求,對地質勘探的方式和原則進行詳細規定,重視部門的互相配合工作,提高工種之間的配合程度。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地質勘探信息化發展。我國目前的煤炭行業面臨著缺乏人才、觀念陳舊、管理水平低下等一系列人才危機,培養新生的專業煤田地質勘探人才,是行業面臨的當務之急,針對此項問題,需要更新行業觀念,從思想上、組織上加以改變,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勘探技術的科技含量,任人選賢,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的帶動作用與領導作用,增強人員之間的凝聚力。
此外,還需要注重將煤田地質勘探與現代科技發展相結合,推動勘探的信息化發展,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借助計算機分析處理衛星影像資料,以計算機算法獲取控煤因子信息并圈定出煤區,通過智能分析模式,分析勘探數據,使信息整合精細化,優化勘探工作,最終促進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茜,趙恒.煤田地質勘探中問題與措施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2).
[2]王相懷.井下采煤生產技術及采煤方法的選擇[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