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彩虹
廣東省深圳市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
【摘要】一個人的德育素質極大地影響了一個人一生的軌跡,而且德育素質都是從小在周邊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小學階段作為每一個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對其德育素質有著極大影響。小學教師作為小學生成長的引導者,要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文章分析了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一些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教育;問題;應對策略
小學生承載著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祖國這座大花園里茁壯成長的小苗子;教師是祖國這個大花園里的辛勤園丁,不斷地給這些發芽的種子施肥澆水,才能讓祖國這座大花園開滿鮮艷的花朵。小學生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如同一張干凈的白紙,可以被涂染上各類顏色。小學教師影響著小學生的成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小學生朝著更積極更陽光的方向發展,幫助小學生分辨是非黑白、善惡美丑,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過度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德育教育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藝術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新課標要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開始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家長對成績的重視,新課標的一些具體要求還未被落實,對學生的考核還是以能力為主。家長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偏向選擇重點中學升學率最高的小學,有些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就讀某一地區的重點小學而購買學區房;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成績,隨意增加課時量,忽視了德育教育;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升學率,吸引更多的生源,對教師施加壓力,輕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從各個方面來說,小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習的全部就是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由此造成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較高,道德素質水平卻比較低。
(二)德育教育的內容脫離實際生活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樹立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含義,有時不合適的德育教育還會誤導小學生。比如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本內容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告訴小學生要學習黃繼光叔叔為了革命的勝利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董存瑞為了革命的勝利舍身炸碉堡。這些革命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我們要向這些前輩學習。但是小學生不知道革命是什么,有一些小學生還會提出疑問。這些德育教育的素材離小學生的生活太遠,小學生不能夠理解這些例子的含義。德育教育應該主要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進行指導,用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來進行德育教育,了解小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不是使用應試教育的方式,對小學生灌輸空泛的德育內容,否則小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會學以致用,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標。
(三)教師與家長缺乏德育問題的溝通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家長或者教師,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其成長的大環境。但是,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詳細了解孩子的具體問題;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不論是德育教育還是知識教育教師應該承擔全部的責任;有些家長則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德育教育,只要學習成績優秀,其他方面不予以重視;有些教師則擁有一些錯誤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師的責任只是教書,育人的責任應由家長承擔。如此,家長與教師都不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造成小學生的德育素養較低。
二、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策略分析
(一)加強學校和學生家長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
要徹底落實新課標改革,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要意識到衡量教學水平高低不光取決于升學率和教學質量。教師要更多地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小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道德基準的建立,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家長也應該知道衡量孩子優秀與否不僅在于成績,更在于孩子處理事務的方法和態度。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小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發掘教材中可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在傳遞給小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教學工具,把小學生不能理解的難懂的知識簡化,幫助學生學習,同時注意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更有義務關注孩子成長過程的方方面面,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進行道德素質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輸在道德教育的起跑線上,那么終將成為社會的累贅。
(二)加強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得不到重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家長、學校、教師某一方的責任。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需要各方重視,共同協作。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家長被稱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舉止表現大多數都是模仿家長的,孩子在學校里的一些不好的表現都與家中父母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系。家長應主動定期與教師保持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中存在的問題,改正自身的毛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德育教育,還可以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讓教師的教育教學更好地進行,最重要的是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三)將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融合
德育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展現出更好的自己,因此不能脫離實際生活而獨立存在。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學校也可以舉行一些相關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與自然、社會的接觸,比如看到有人隨地丟垃圾時要學會巧妙地制止。學校還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進行才藝表演,培養學生的尊老意識。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反映出小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必須融合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樣小學生會更容易理解、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平均素質水平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師與家長相互協作。家長和教師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小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教師和家長要走出小學生成績最為重要的思想誤區,注意培養小學生的素質,為祖國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玉芬.對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討[J].中國培訓,2015(18):255.
[2]朱義英.如何抓好小學生德育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1):5.
[3]闞寶臣.淺議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吉林教育,2011(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