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
摘要:2011版《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他們積極參與”。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逐漸形成學習興趣。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探索教學與生活的最佳結合點,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化學回歸生活。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回歸生活?筆者認為可以從生活實例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中學化學;生活化
一、從生活實例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課堂教學的引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化學知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實例導入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化學,教師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人一直堅持嘗試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篩選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素材,尋找新的視角的切入點,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導人新課,造成認識的矛盾沖突,把本堂教學變成學生的自身需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如在“二氧化碳”教學時,播放“死狗洞”視頻,用一段故事作為引入,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在講到“二氧化碳物理性質”時,我改變了傳統的教法,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尋找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為切入口。上課時,我準備了一瓶學生喜歡喝的雪碧飲料。一瓶雪碧不僅解決了二氧化碳的來源問題,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溶于水”的性質時,打開一瓶汽水,讓學生觀察氣體從水中冒出的情景,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溶解度隨壓強的減小而減小的性質。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不斷提升和發展。
二、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化學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生活。要是老師只簡單地將課本上的理論交給初中生,只可以讓學生得到一時的滿足,初中生的探索潛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時間久了,也可以讓學生對化學沒有興趣,所以化學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初中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遇見的問題,通過對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生活中的運用及應用后反饋問題的總結,挖掘初中生探究能力,培養初中生實際應用化學的能力。如在“燃燒和滅火”一節中,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都很簡單,重要的在于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及時給學生展示消防安全圖,讓學生根據燃燒條件解釋消防安全圖,明確如何防止電器著火,電器、油鍋的等常見生活中的火災如何撲滅,如何逃生、報警等。又如講碳酸鈣的化學性質能與鹽酸反應時,聯系生活中熱水瓶的水垢用醋酸浸泡除去,久盛石灰水的瓶壁有白膜如何除去。我還會告訴學生自然界的溶洞是怎么形成的,舞臺上的云霧又是怎么形成的等,這樣學生學化學,用化學,從化學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高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化學教學真正回歸生活,從而提高課堂質效。
三、化學實驗生活化,揭開實驗的神秘面紗
新課標旨在體現化學的應用價值,從自然界到實驗室,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現行教材中的實驗也選擇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產物的探究、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探究,乳化作用、溶液酸堿性對頭發的影響等。實驗用品也適當地選用了一些生活用品,如測定物質的PH值,選用了食醋、醬油、水果、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在講酸堿指示劑時,安排了利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實制取酸堿指示劑的活動探究,使學生改變酸堿指示劑只能是石蕊、酚酞的錯誤認識。當然,那些有趣的家庭小實驗也是開發學生創造性,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良好素材。比如吸煙,學生都知道煙霧中有有毒化學成分,嚴重污染室內空氣,用點燃的蠟燭可以吸附房間內的煙霧。又如雞蛋殼的成分的推測等。教師只要善于發現、善于運用,將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搬到課堂上來,就能使化學實驗鮮活起來,提高學生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倡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課外探究,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化學與自然、社會和生活關系密切,化學知識已滲透到社會、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學好化學,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不夠的,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教材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聯系起來,結合日常生活開展一些社會實踐和課外探究活動。如在油條中加入明礬,引導學生探究其原理,氫氧化鋁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能治療胃酸過多,保護胃黏膜,患胃病的人常吃油條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鋁元素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害。這樣,使初中生在課上學到的知識,課下就可以用到,課外所見的知識,課內就可以升華。這樣以來,提升了初中生的學視野,還加強了初中生社會責任感,認識到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絡了解知識的具體應用,如上網查詢市售凈水器的原理、運載火箭的燃料問題等,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體驗化學的應用價值。
離開了生活,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只有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生活”,學生才會感到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化學,才會碰撞出靈感的火花,潛能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生活化的化學教學將教學目標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使學生更樂于參與教學活動,善于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習化學和生活融為一體。化學教學以生活為本,化學教育以人為本,最終達到讓學生熱愛化學、熱愛生活、關注生命、關愛他人,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教學中應讓知識回歸生活,讓教學回歸教育,讓學生深刻感受化學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