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虎
摘要: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中華藝術博大精深,雜技藝術作為浩瀚藝海中的一抹,其“難”與“美”又如何,本文對此展開具體探討。
關鍵詞:雜技藝術;“難”與“美”、兩者有機結合
雜技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與音樂、燈光和舞美的有機結合,講究剛柔并濟,抒情和激昂交錯搭配,相輔相成而相得益彰。
一、雜技藝術之“難”
雜技藝術的“難”不僅體現在觀眾精神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對雜技節目的動作、內涵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源于雜技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不同于小品、相聲以及其他藝術形式,雜技藝術的展示主要通過表演者的肢體形態,所以,這就要求雜技藝術表演者必須不斷地創新各種動作,并且通過各種高難度的不可思議的雜技動作,來吸引觀眾,給觀眾帶來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給予的藝術體驗。所以雜技藝術的難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雜技藝術本身的必然選擇。
顧名思義,雜技藝術的核心就在于各種各樣的技巧性表演,而要完成這些技巧,不僅需要各種各樣的道具,更重要的是需要雜技演員加強對自身的訓練,提高對身體的掌握程度,加強對肌肉形體等的控制,從而能夠在高空、高速運動等極端情況下完成驚險的賞心悅目的動作。而且雜技演員之間也要通過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分工明確,這樣才能通過各種技巧的搭配,給觀眾帶來更為震撼的體驗。
例如在《女子扛竿》這個雜技節目中,就需要不同的雜技演員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底部需要一個扛竿的演員,不僅要控制竹竿的平衡,更要在其他演員上竿之后保持竹竿的穩定,充分體現了平衡的藝術與力量的美感;而竹竿上還有兩位女演員在高空進行表演,在狹窄的空間內進行各種翻騰、跳躍、旋轉等高危險動作,更是體現了雜技藝術的難的特點,將雜技藝術的困難展現的淋漓盡致,帶給觀眾無與倫比的震撼體驗。而三者之間的流暢配合,更會給觀眾帶來團隊合作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二、雜技藝術之“美”
傳統的雜技藝術更多的注重表演動作的驚險刺激,強調力量、平衡等,對雜技演員的身體極限不斷地突破,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難免會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再加上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重視藝術的內涵,希望從藝術表演中感受到更多高雅的藝術的美,所以,雜技藝術也要適應時代的潮流,改變單純的動作性的表演,在設計驚險的動作的同時,要更加注重雜技節目的藝術內涵,從節目設計到節目編排,展現形式等都需要參考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融合各家之所長,提高雜技藝術的美感。
在雜技藝術中,“美”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美。《獅子舞》表現出一種粗獷、渾厚、喜慶歡樂的美;《抖杠》給人以靈活矯健、勇敢無畏的美;《大球高車踢碗》使人感到驚險、振奮奇特的美;《大跳板》賦予演員強勁、雄壯、挺拔向上的陽剛之美等等。
三、雜技藝術“難”與“美”有機結合
雜技藝術“難”與“美”是相輔相存的兩個概念,同時又是互相聯系的密不可分的孿兄弟。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追求不斷創新,適應新常態、新形勢的潮流,作為雜技藝術也不例外。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業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就必須不斷創新,在雜技藝術中通過增加雜技技能“難度”來吸引觀眾欣賞眼球,讓觀眾在欣賞雜技演出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那么雜技藝術又如何才能做到讓“難”與“美”有機結合,使觀眾在欣賞雜技藝術過程中達到“完美無瑕”的境界呢?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發展演變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我們做任何事情或從事科學研究都要用辯證法的原理來統領自己的大腦和行動。我認為雜技藝術的“難”與“美”,也不會超出此范圍。
作為雜技藝術如果一味的追求“難度”,而忽視雜技演出人員的自身安全系數,那就會陷入片面性,使雜技藝術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那還有誰愿意為了金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因而雜技藝術在表演過程中,在注重每個人自身安全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一些“難”度,以達到雜技藝術在創新過程中得到“美”的升華,使觀眾在觀看雜技藝術表演過程中感到雜技藝術給他帶來耳目一新之感,減少觀眾欣賞疲倦感。
雜技藝術只有在追求不斷創新,增加一些雜技“難度”,才能使雜技在新形勢發展進程中有強大生命力。作為雜技藝術傳承人的我,時刻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將雜技藝術“難”與“美”的有機結合得更好、更完美!
我和我的雜技表演搭擋們,經過了五年的刻苦研練和反復琢磨,終于使雜技藝術“頂缸節目”,在去年的國際雜技藝術節比賽中戰勝各國選手榮獲“金獎”。
雜技藝術中的“難”與“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難度”中體現技巧,技巧中體現“美度”與“難度”的有機結合。俗語不是講“熟能生巧”嗎?我覺得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我和我的表演搭擋們有信心、有能力把射陽雜技藝術發揚光大!使雜技這門藝術在“提高”與“創新”、“難”與“美”的進程中不斷得到升華,再譜寫出射陽雜技藝術在國際大賽中新篇章,做一名名副其實的、無悔人生的雜技藝術傳承人。
總之,雜技藝術是一種視覺美的享受過程,更是一種難度系數非常高的訓練過程,我們需要正確把握其“難”與“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