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警
摘要:在新時期社會發(fā)展下,為了可以滿足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求,需要對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制度進改革以及創(chuàng)新,基于此,本文論述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現(xiàn)狀以及先關措施。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措施
引言
針對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社會化改革,是為了確保高校后勤管理和運行機制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政府、學校、市場更為基礎建立的全新的集服務、經營、生產、管理與一體的后勤服務體制,這一新型的后服務體制不僅從根本上促進了高校后勤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時也降低了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所承擔的沉重的經濟負擔,對于促進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后勤研究改革背景
截至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高等教育是傳統(tǒng)的精英型,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和投資者,全權負責高等教育的招生、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學生不僅免交學雜費,而且可以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學金。于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政府體制下,學校教育的價值導向具有主導地位。但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量概念,也意味著高等教育的觀念、培養(yǎng)目標與規(guī)格、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等與原來的精英教育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在高校后勤領域由于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自身利益緊密相關,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學生對此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滿情緒,如何正確對待高校后勤社會化中學生的地位與作用,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2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思想觀念陳舊,服務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在推進時由于思想觀念落后,對高校后勤管理認識不到位,沒有理解到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精髓,遇到了諸多困難。具體表現(xiàn)為:“政府辦高校,高校辦后勤”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普遍認為后勤應該由學校來直接管理,這一錯誤的觀念影響了高校后勤的發(fā)展,導致其停滯不前;對后勤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后勤工作過于繁瑣,給學校帶來了許多麻煩,認為進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這些麻煩,想憑借改革將后勤問題推出去。在原來的經濟體制的影響下,不少的教職工有了“花錢依靠國家、無償享受服務”的思想。
2.2缺乏管理規(guī)范,規(guī)模效率低下
管理制度是我國高校后勤改革社會化的一個重大困難。總的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化改革的需要與高校后勤當前的狀況產生了矛盾,不僅管理水平低,而且缺少管理技能。其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一些后勤單位和崗位“水平低,服務差,意見大”,對服務不滿意,另一方面,后勤職工認為做得好的地方沒得到關注,而差的方面則在被無限擴大,因此,高校后勤令人不滿意的不止是管理方法,還有服務的態(tài)度和水平。原因之二則是,因為缺少足夠的溝通與大力的宣傳,后勤職工與被服務者之間產生了許多矛盾,這阻礙了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2.3運轉機制不靈,市場化水平低
在我國,由于沒能真正對公司制企業(yè)的運行機制有深刻的認識和掌握,致使法人財產權和法人治理結構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進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應當轉變高校后勤的運轉機制,讓市場化機制得以實行。
3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造的措施分析
3.1市場競爭機制為導向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正在逐步的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新型公共管理核心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實現(xiàn),則要求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與企業(yè)、非營利性組織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同時為了確保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的順利實施,各個高校也必須迅速的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勤運營的體系,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各種優(yōu)質后勤資源介入到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的工作中,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措施的順利實施,促進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2模擬現(xiàn)代化企業(yè)管理模式
高校在實行后勤社會化改革之前,其后勤管理工作行政色彩非常的濃厚。而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推出和實施,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后勤管理的職位終身制現(xiàn)象,同時將實際工作開展的效能作為考核標準,從而促進了高校后勤觀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而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的推廣和應用,不僅促進了高校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化經濟發(fā)展的相關要求。
3.3,應用互聯(lián)網+的模式進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互聯(lián)網+”后勤網絡服務的功能模塊。所有的網絡功能模塊的設計都應滿足在計算機終端、手機自媒體終端或其他的網絡媒體終端登錄使用。一般的模塊設計如下:高校后勤網絡云平臺。該平臺主要功能是所有的信息儲存和交換,亦是所有用戶登錄或者鏈接的主頁面。設計網絡預約服務平臺。網絡預約平臺主要滿足廣大師生員工日常生活當中所需要進行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務,用自己的工號、學號登錄系統(tǒng),反映問題、提出建議。比如:網上報修、網上投訴、網上租賃車輛、網上預約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
完善“互聯(lián)網+”日常服務體系,提高日常事務管理質量。公寓和食堂是師生員工日常接觸高校后勤最多的部門之一,也是師生員工最基本生活保障的陣地,也是后勤日常管理最重要的地方、最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地方。結合“互聯(lián)網+”多媒體手段,提高該領域日常事務管理質量是高校后勤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主要組成部分,可做到:有效提高該領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有效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組建高素質“互聯(lián)網+”后勤管理隊伍。時代在發(fā)展,高校后勤的日常事務運轉已經無法脫離互聯(lián)網,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當下,高校后勤唯有組建好自身的互聯(lián)網人才隊伍,才能滿足日常事務管理的需求,才能完成利用“互聯(lián)網+”的平臺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任務,從而提高后勤的日常管理工作質量,提高日常服務的質量。
4結語
雖然我國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其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所以必須在其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現(xiàn)有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才能促進高校資源利用率的不斷提高。而在改革措施實施的過程中,各個高校必須認真的分析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情況,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管理體制的社會化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