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廣 姜 昱
?
粉塵螨滴劑對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表達的影響
陳晉廣1,2姜 昱3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門診一種常見病,由于病程遷延難愈加上瘙癢難忍,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工作、睡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Th17細胞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以分泌IL-17為主要特征的CD4+T新亞群,在蕁麻疹發病機制中的研究成為一大熱點。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復雜致敏源廣泛,粉塵螨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筆者前期研究表明[1],臨床中聯合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明顯優于單純抗組胺藥治療。本研究通過對接受粉塵螨治療前后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清IL-17和IL-23表達進行檢測,旨在探討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的免疫學機制。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臨床診斷符合慢性蕁麻疹的患者,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粉塵螨均為陽性,共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29.5±6.5)歲。排除標準:①患有哮喘、鼻炎等其他過敏性疾??;②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③近4周接受過抗過敏、免疫調節藥物等治療。同時在體健中心隨機選取75名健康體健人員作為正常對照組,對照組均無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病史和家族史,其中男40名,女35名;年齡20~55歲,平均(31.5±2.5)歲。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所有研究對象對實驗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粉塵螨變應原檢測 患者平坐,取前臂屈面無皮損處3點,點間距離2 cm,常規消毒后,采用一次性點刺針垂直輕刺皮膚檢測點,破皮不出血為度,分別由近至遠加陰性對照液、陽性對照液和粉塵螨變應原液各1滴,2 min后吸去多余液體。以組胺當量強度標準判斷變應原的敏感性。具體診斷標準參照邱夢桃[2]等報道方法進行判斷。
1.3 粉塵螨滴劑治療方案 所有治療患者均予早飯前將粉塵螨滴劑滴于舌下,含2~3 min后吞服,日1次,按照粉塵螨滴劑1號、2號、3號、4號遞增,粉塵螨滴劑 5號用于維持期。維持期用藥1.5年(本研究中臨床療效評價和實驗室指標觀察時間為半年)。具體劑量按說明書服用。
1.4 IL-17和IL-23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2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8 cm)后吸取血清,置-20℃保存待檢測。IL-17、IL-23的檢測使用ELISA 法(上海武昊經貿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按照試劑說明書執行。
1.5 療效判定標準[3]根據蕁麻疹活動度評分表(UAS)分別在治療前后記錄評分,依據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SRI,SSRI =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評估療效。治愈為SSRI>90%;顯效為SSRI 60%~90%;好轉為SSRI 20%~59%;無效為SSRI<20%??傆行?(痊愈+顯效)/總病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IL-17和IL-23水平比較采用t檢驗,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治愈患者25例,顯效26例,好轉11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8%。
2.2 實驗室指標 治療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血清IL-17、IL-23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患者的血清IL-17、IL-23水平明顯下降(P<0.05),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與對照組各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比較
注: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P<0.01;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P>0.05;治療前后自身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中有1例患者出現頭暈、乏力,1 例患者出現口干,隨著治療延長消失,均未影響治療。
慢性蕁麻疹為臨床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之一,自身免疫異常反應參與疾病發病過程。Th17細胞是Th0在IL-23等刺激下分化而成的T輔助細胞中一個新亞群,以分泌IL-17為主要特征。IL-17能夠啟動前炎癥細胞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的產生、化學增活素,聚集嗜中性粒細胞以及趨化巨噬細胞,導致局部炎癥反應。IL-23主要由活化的樹突狀細胞分泌,屬于IL-12細胞因子家族成員,在Th17細胞致病活性中以及IL-17分泌起到重要的作用。張杰等[4]研究發現,IL-17/IL-23炎癥軸影響著慢性蕁麻疹自身免疫水平,加重患者的炎癥反應,導致病情遷延不愈。本研究結果顯示,粉塵螨滴劑治療慢性蕁麻疹半年后有效率達68%;患者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IL-23 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與Daschner[5]等研究報道一致。筆者認為,IL-17和IL-23的高表達可以使機體皮膚和黏膜釋放更多炎癥因子,刺激肥大細胞活性,從而促進了蕁麻疹全身和局部免疫應答及炎癥反應。
粉塵螨是慢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常見的誘發因素之一。傳統特異性免疫治療采用粉塵螨注射液,長期給藥患者依從性差,舌下免疫治療是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新型給藥方式,具有服用方便、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受到患者青睞,目前舌下特異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仍未完全明確。溫泳濤[6]等研究認為,粉塵螨滴劑治療可以增加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調節性T細胞的比例,降低Th17細胞的比例,糾正患者Th17/Treg的失衡。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蕁麻疹經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治療后,IL-17、IL-23 水平明顯下降(P<0.05),與正常的健康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治療能夠降低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IL-23高表達,降低了皮膚對變應原的特異性反應,減少皮膚炎性細胞的生成和浸潤,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癥狀。在本研究中未發現治療過程中發生的嚴重不良反應,而且藥物使用簡便,患者容易接受并堅持長期治療,在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1] 任小麗,陳晉廣,胡雅玉,等.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脫敏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12):1093-1094.
[2] 邱夢桃,趙艷陽,伍露娜,等.蕁麻疹與螨性過敏的關系及粉塵螨滴劑對蕁麻疹的免疫治療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2):172-175.
[3] Zuberbier T,Asero R,Bindslev Jensen C,et al. EAACI/GA2LEN/EDF guidelin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J]. Allergy,2009,64:1417-1426.
[4] 張杰,竇俠,邵勇,等.IL-17/IL-23炎癥軸在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5,22(2):102-104.
[5] Daschner A, Rodero M, DE Frutos C, et al. Different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chronic vs.acute Anisakis simplex sensitization-associated urticaria[J]. Parasite Immunol,2011,33(6):357-362.
[6] 溫泳濤,趙一菊,黃彩燕,等.粉塵螨滴劑對穩定期輕、中度哮喘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0):60-62.
(收稿:2016-01-23 修回:2016-02-04)
中山市科技局項目(編號:2014AIFC060)
1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 臺州市中心醫院,浙江省臺州市,318000
2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浙江省臺州市,318000
3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廣東中山,52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