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琴
分解剖析 溯源歸一
黃志琴

分類是初中數學第一個運用頻繁并“隆重”介紹的數學思想方法.分類討論題讓同學們“愛恨交錯”——具有挑戰性而很難攻克.其實分類是有章可循,標準是它的基礎,順序是分類全面的保障.
問題一 怎樣把 ||a的絕對值去掉?在數學問題中當我們不能確定時就需要分類.分類是需要標準的,想一想,它的分類標準是什么?正數、負數和零.與數的組成相關的分類討論:比較數的大小,有理數的加法、乘法法則,化簡二次根式等等.我們需要逐個依次考慮:負數、0、正數.
例1 化簡代數式 ||x+1+ ||x-2及求它的最小值.
例2 已知二次函數y=x2+bx+c中,函數y與自變量x的部分對應值如下表:

(1)求該二次函數的關系式;
(2)當x為何值時,y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若A(m,y1),B(m+1,y2)兩點都在該函數的圖像上,試比較y1與y2的大小.
【點撥】例1中我們需要找到兩個“0”點,并且組合分成“三段”(結合數軸更清晰).
例2中的第(3)問,思路一,可轉化為y1-y2的差與0的比較(“0”點),根據m的取值范圍比較y1、y2的大小,這是函數應用中的常見問題.思路二,函數圖像關于直線x=2對稱,先確定相等時m的值為(“0”點值),在此基礎上分類.親愛的同學,解這一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問題二 有一條道路和兩個養雞場.把這條道路看成一條直線l,兩個養雞場分別看成點A與點B,點A、B與直線l有多少種不同的位置關系?畫出各種可能位置的圖形.不同的位置,需逐個考慮.
例3(點在線上)已知一條直線上有A、B、C三點,線段AB的中點為P,AB=10,線段BC的中點為Q,BC=6,則線段PQ的長為___.
例4(點在線外)如圖1,已知∠AOB.
(1)用直尺和圓規作射線OP,使OP⊥OB,
并分別作∠POA、∠AOB的平分線OM、ON;(2)求∠MON的度數.

圖1
【點撥】例3中直線被點A、B分成三部分,點C相對于點B的位置可以在左側或右側,需要分類.
例4因為點P位置可以在直線OB的兩側,射線有2條,圖形有2種.
問題三 當圖形特殊化,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或圓的背景中時,題目就變得復雜,需要分解剖析.
(1)求點A、B的坐標;
(2)點P是x軸上一點,問平面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A、B、P、Q為頂點的四邊形為菱形,若存在,寫出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圖2
【點撥】已知兩個點確定一條線段,線段AB可以是未知菱形的邊或對角線,需要分類.點P的位置是在x軸上,即第二條邊的所在直線確定,存在4個菱形,點Q的位置如下:Q1(5,3)、Q2(-9,3)、Q3(0,-3)、Q4(-,3).
特殊圖形形狀特殊,其中存在構成元素的特殊關系,定義和性質是我們考慮的分類標準.又如等腰三角形的邊、角之間的特殊關系是我們分類的標準.確定能確定的,縮小范圍,有條理地簡化復雜問題.
小試身手
1.如圖3,A(-5,0),B(-3,0),點C在y軸的正半軸上,∠CBO=45°,CD∥AB.∠CDA=90°.點P從點Q(4,0)出發,沿x軸向左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
(1)求點C的坐標;
(2)當∠BCP=15°時,求t的值;
(3)以點P為圓心,PC為半徑的⊙P隨點P的運動而變化,當⊙P與四邊形ABCD的邊(或邊所在的直線)相切時,求t的值.

圖3
2.直線y=x+3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C,經過A、C兩點的拋物線y=ax2+bx+c與x軸的另一交點為B,頂點P的橫坐標為-2.
(1)求該拋物線的表達式;
(2)連接BC,得△ABC.若點D在x軸上,且以點P、B、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BC相似,求出點D的坐標.

圖4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白塔中學)

掃二維碼關注“初中生世界”公眾號,回復“2017年6月數學”獲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