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李琳瑤(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近十年我國民族體育發展趨勢研究
□余浩李琳瑤(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等方法,對2005-2016年間我國民族體育研究文獻基本情況做了具體分析,從研究論文的數量、研究的內容、基金的立項數量、研究的地區、學位論文的研究、中文類的核心期刊等方面來描述和分析,結果表明:10年以來我國民族體育研究已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從數量上逐漸呈上升趨勢,民族體育理論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民族體育的事業將得到質的飛躍,并且對未來民族體育的研究進行一些建議。
近十年民族體育發展趨勢
回顧21世紀的第1個10年,我國體育事業不論是競技體育還是群眾體育、也不論是“億萬陽光”下的學校體育還是“百花齊放”的民族體育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正在從一個體育大國轉變到體育強國。我國民族體育是民族性的,也應該是世界性的,她對于研究人類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的規律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1.1、研究對象
2005-2016年期間關于民族體育論文若干篇。(由于時間的限制,2016年期刊截止時間為4月1日)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由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提供的超星發現系統(http://www. zhizhen.com)搜索“民族體育”得到學術輔助分析系統各類型分布圖。
(2)邏輯分析法。
綜合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對各種有效信息總結和論證,得出相關的結論。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辦公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2.1、研究論文的數量(核心期刊)

表1 民族體育(2005-2016年)核心期刊統計情況
由于核心期刊是國內權威性的學術刊物,它直接反映著我國各領域研究的總體水平,因此,選擇核心期刊中所發表的論文作為研究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意義,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民族體育研究的發展方向和總體研究水平。本次共檢索出民族體育論文若干篇,其中北大和南大核心期刊已是1994-2003年的若干倍。從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量來看,說明民族體育研究的論文質量大幅度得到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成果近10年呈顯著增長態勢,表現出民族體育極大的發展潛力空間(表1)。

圖1 近十年民族體育登載刊種(非核心)的比列餅圖
從圖1可以看出從其它的登載刊物的種類來說,顯示的刊物基本上都是體育類或者其它相關的刊物,體育類刊物的數量上占著很大的比列,說明民族體育研究已經逐漸接近專業化和深化認識階段,民族體育的研究已超越的體育類的范圍,如考試周報、科技信息、才智等刊物也刊登了民族體育的研究論文。
2.2、研究的知識點

圖2 近十年民族體育研究的相關內容
從圖2分析得出,近十年以來民族體育的研究以少數民族體育與傳統體育為主,說明學者們依然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少數民族體育、傳統體育都屬于民族體育的下位詞,要想民族體育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從其下位詞研究分析,因為這些種概念是研究民族體育的根基和來源,我們對此應該加以重視和加以利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出,民族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體育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這說明民族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人們的重新認識,人們逐漸意識到民族體育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面展開素質教育的關鍵。現如今體育全球化的趨勢下和沖擊下,我們重新站在全新的高度和視野下,將學校教育與民族體育研究相結合會得到更多的社會功效和成為較好的傳承載體,可以把民族體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最終收益的還是中華民族。
2.3、基金立項情況

表2 民族體育(2005-2016)基金統計情況
從表2的數據可知,國家社科基金和省市基金項目對民族體育的研究具有導向和扶持的作用,其中省市基金項目位于榜首,說明民族體育的研究在全國的省市立項上比較重視,也能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在大部分的省市已經建立起民族體育研究的相關機構,專門性的針對民族體育各方面的研究。總的來說,民族體育在國家、省部級課題中逐步占有一席之地,國家對民族體育研究得到大力支持,促進了民族體育的振興和繁榮。
2.4、學位論文的研究
學位論文中的碩博士論文代表著我國學校教育學術發展的未來方向,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是我國體育科研的一支重要生力軍,也是我國科研的后備力量和接班人。在近十年來看,博碩士群體選擇少數民族體育作為學位論文的也逐漸增多,圖3表明博士和碩士約占了95%以上,在2005-2016十年期間平均有上百篇的碩士和博士論文是關于民族體育的研究,相比前十年的數量上已是大幅度上升(表3)。雖然碩博士論文的數量上有所增多。但是能在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數量并不多,說明在民族體育的研究領域科研者們并沒有正真的對民族體育核心問題進行專研,只是對于民族體育外在的形象描述,并沒有實質性和本質上的分析。

表3 民族體育(2005-2016年)學位論文學科分類統計

圖3 2005-2016年學位論文分類統計情況
2.5、研究的地區
根據論文發表的數量來看,可將民族體育的研究地區劃分為西南、西北、華中、東北等,對民族體育研究地區數量總和,其關系可這樣表示:西南>西北>華中>東北。說明我國的民族體育的研究開展加較好的是西南地區,首先是西南地區經濟欠發達,對于科研資金和設備不是很完善,由于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民族體育的研究才會有春天般的充滿生機。其次,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區域,有著多數的民族種類,對于民族體育的研究帶來了較為方便的渠道和研究平臺。最后,由于經濟和歷史的原因,這里的民族體育保存完好無損,對于科研者說是一種班規的第一手原始數據,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后10年來我國民族體育研究的成就,就能說明民族體育的振興和復興近在咫尺,在國家的層面來說我國民族體育研究已經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素質教育的推行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與相關學科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感到,我國少數民族體育學科尚處于幼稚期,理論和方法都還很不成熟。然而后新學科也有積極的一面,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吸取和借鑒其他學科成熟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手段,在研究的道路上減少不必要的彎路,加上少數民族體育本身的魅力吸引著許多相關學科的學者加入研究,也為民族體育的研究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
不足之處:從所涉及的研究地區來看:以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為主,針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較多,東北和華東地區的較少;研究的機構來看:綜合性的大學偏多,而專門的體育院校很少,體育類的北京體育大學、綜合性的民族大學以及師范類院校的體育學院是民族體育科研的一線研究陣地;研究的知識點:民族體育知識點的內容有著混淆的概念,對于民族、民族體育、傳統體育、少數民族體育的概念應進一步明確和辨析。
(1)對于研究地區來說,應加大對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科研和經濟支持,進一步振興以湖南為代表的華中地區民族體育的研究;
(2)增加專門體育院校的民族體育研究,增添民族體育的科研機構,與其它有民族研究的院校進行交流和學術講座,構建合作兄弟學校關系,建立學習的交流機制;
(3)研究的內容上,對于不明確的內容,在使用上需謹慎,在一定的能力的范圍內使科研進行相關內容的明確及闡述,對于屬概念和種概念的界定要明確。
[1]宋義.近10年碩博類論文對民族體育的研究動態與展望[J].四川體育科學,2012,2(2).
[2]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研究評析[J].體育科學,2004,24(10).
[3]張天白.1997-200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體育學)立項情況[J].體育科學,2000,20(5).
[4]蘆平生,陳玉玲.西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體育學刊,2002,9(1).
[5]白晉湘,劉少英,鐘海平等.湘鄂渝黔邊山寨民族體育文化的本質內涵[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3).
G85
A
1006-8902-(2017)-05-LXY
余浩(1991-),男,貴州盤縣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
李琳瑤(1993-),女,貴州余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大眾健美健身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