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英
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是當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新途徑,把教師作為共同體去發展,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就教師成長規律而言,新的研究結果更強調將個體置于各種專業的群體之中,這一點正如托馬斯所指出的:“教師專業發展思想的一個重要轉向就是將關注的重心從‘個人化的努力轉向‘學習者的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教師通過參與合作性的實踐來滋養自己的教學知識和實踐智慧”。如何給教師營造一種合作、對話、交流、互動、反省和慎思的氛圍,促進教師抱團發展,是當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新課題。
關鍵詞:教師專業;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08
一、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內涵
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內涵是什么?是不是我們學校常見的備課組、教研組就是一個教師共同體呢?學校常規性的備課組、教研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共同體。學校已有的教研組和備課組,更多的是靠行政命令來約束,大家各自為政,參與活動只是例行公事,單兵作戰缺乏團隊成員相互間的合作共贏。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立的首要因素應是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內涵是尺碼相同、自覺自愿。共同愿景是衡量共同體區分于常規團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共同體和一般的教師群體不同的是它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當這些有著共同意愿的教師自愿組建起學習共同體以后,團隊的志向將成為共同的事業。其次教師專業共同體的核心議題是育人和求知,育人是教師專業共同體的組織目標,這和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密不可分的。一般情況下,教師專業共同體的教師要有相同的志向和相交融的研究話題。他們應由同學科、同一專業領域、適教同一學段的教師自愿組成,這些教師在一起研究學生、研究課程,研究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當教師所處在一個很強的專業團隊時教師自我發展的欲望非常強烈,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由單一的要我發展自然過渡到多元我要發展的自主提升層次,因此求知是育人的前奏,好的教育教學必須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做支撐。
二、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實施策略
(一)精心確定研究主題,引領教師形成共同體共同愿景
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活動一般圍繞著某個話題或問題展開,因此共同體內的成員要有類同的話題。首先是話題的來源與提煉。可分五步走引領教師形成共同的發展愿景。第一步問題征集。由工作室或教導處面向全體成員、教師征集平時教育教學中存的問題。第二步主題提煉。組織人員結合平時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對征集的問題進行梳理、篩選、歸類、提煉,精心設計有價值的、有爭議的研究主題。第三步話題選擇。面向全體教師呈現提煉出的話題,教師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根據選擇內容成立發展共同體,人員數量一般不超過5人。第四步主題研究。由共同體成員共同制定研究目標、內容、時間、形式,就該主題對成員進行明確分二,成員根據各自內容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第五步問題解決。共同體成員就研究主題總結經驗、尋找論據,組內發表論點。從前期征集、主題提煉到后續的研究,成員各自分工不同,但目標相同,在活動中教師個體智慧得到激發,彼此間相互信賴,相互協作,共同體對他們來說有一種家的歸屬感同,
(二)建立規范的學習機制,保證教師發展共同體的順利發展
一是建立共同體規范的學習機制。任何團體的良性發展必須有一定的機制作保障。教師專業共同體雖是一個自愿組合的學習團隊,但它決不是一個結構松散的機構,要確保學習共同體活動持續、有效地運行,需要共同體成員之間有一套相對完善的行為規則對其進行規范、約束,只有成員自覺嚴格遵守內部規則,才能保證共同體的良性運行。因此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之初就必須形成明確合理的學習管理機制,如教師發展愿景的確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習的任務、共同體的活動、成員的評價與考核等都需要相關制度對成員進行約束。二是培養團隊核心人物。教師發展共同體更需要核心人物進行引領與管理,核心人物在共同體內往往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有極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主要負責共同體制度的建立、活動的組織、方案的預設、任務的分解、成員的評價等。因此,在構建共同體過程中加強團隊核心人物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提供多元發展平臺,確保教師發展共同體良性發展
教師共同體的多元化主要指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內容多元、活動形式要多樣、組織結構多層次,因此共同體中的核心領軍人物要精心設計活動的內容,以多種形式展示活動,如論壇、沙龍、專題講座、研討、微課題研討、經驗分享、教科研成果展示、網絡研修等,從多角度、多個維度滿足共同體教師不同的發展需求。實踐證明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的教師的發展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對學校而言可以成立多層次、多學科的發展共同體,讓教師置身于一個多元的發展環境中,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項是教師的拿手戲,如演講、朗誦、分享、讀書等等,增強教師作為一名共同體成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從而產生源源不斷地發展動力,促使共同體健康、有序發展。
(四)健全激勵機制,促使教師發展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是促進共同體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教師專業共同體需要一定的外部評價機制作導向,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教師發展共同評價制度是群體組織得以有效發展的動力所在。因此學校要有配套的激勵措施和評價方案。一是評價的內容要力求多樣性,既有對教師個體如讀書、公開課、反思、課題研究、自我規劃等的評價,又有對整個共同體團隊問題解決的評價。二是評價的形式要多元。既有對團隊內教師個體規定動作的定量評價,也有對共同體內團隊成果的定性評價。既有成員的自我展示,也有專家團隊的質疑與團隊的答辯。三是評價的策略以團隊成員的捆綁式評價為主。“捆綁式”評價的核心功能是關注每一個個體在活動中的表現,團隊成員間的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團隊的總體表現決定了對成員的定性評價,因此這種關系決定每個成員都會傾盡全力為問題的解決服務,為團隊爭取最高利益的評價結果。這樣的評價機制讓教師在團隊的歷練中獲得職業的幸福感和成長的光榮感,有利于教師專業走向更高、更快的發展軌道。
教師專業發展需自在的力量,更需外在團隊力量的助推,成長的路上通過團隊學習引發全局性的系統思考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從教師個體的單打獨斗到群體的抱團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快車道。
參考文獻:
[1] 趙健.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課程改革教師新思維[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2] 徐斌艷.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途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00.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