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晨春
摘 要:小學生初接觸作文,寫作的技巧和寫作經驗均不足,因此會感覺到難度較高,興趣不足。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方法,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閱讀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03
小學生從一二年級開始寫話,到三年級試著寫作文,習作能力在循序漸進地提升,但是寫作教學的效率卻需要加以提高。為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引導學生加強閱讀積累、突出對學生觀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鼓勵與反饋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一、引導學生加強閱讀積累
在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的問題上,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這是一項需要教師逐步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寫作興趣得以逐漸提升,寫作素材以及寫作思路逐漸得以增長和拓寬的過程。由以往的寫作教學實踐情況來看,盡管部分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提煉出一些寫作素材,但是一旦提筆,其便會面臨無法將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順暢地表達于筆端的尷尬。原因便出自這些學生因未能依托行之有效的閱讀活動,實現對自身寫作技法、文章內容構思的訓練,從而導致了其面臨寫作困境。基于幫助學生實現寫作素材積累、文章構思能力提升的考慮,語文教師首先應當以語文教材為藍本,幫助學生對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篇目進行細致地揣摩以及構思技巧的參悟;其次,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開辟與創設閱讀資源和閱讀契機,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其讀過的、認為優秀的書籍、文章帶至班級之中,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和閱讀心得交流,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不要沉迷于手機,而是將家長給其的零用錢用來購置優秀的讀物,如《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等,以開闊學生的眼界,積累一些間接經驗和語言材料。此外,小學生對于書籍的選擇能力和辨別能力不高,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書籍,比如《昆蟲記》《草房子》《木偶奇遇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這些書籍有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積累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
二、突出對學生觀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
習作中,不僅可以體現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該突出對學生觀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習作中更游刃有余。
(一)加強觀察能力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習作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用一雙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為我所用。比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觀察上學路上的植物,觀察家里養的小動物,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然后根據自身的觀察寫一些片段,內容不限,字數不限。這樣一來,學生便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且通過習作來描繪出自己的觀察。
(二)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
語文教師有必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系統性地鍛煉,使其逐漸掌握如何能夠將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同時語文教師還應當通過文章續寫練習,使學生的想象力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
表達能力是一項極其關鍵的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實現表達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運用形象的詞匯實現對其所觀察到的外部事物的精準表達,將外部事物的顏色、形狀等特征,使用適當的詞匯、句型表述出來,如此,將使學生筆下的文字能夠更為生動、傳神。
三、通過鼓勵與反饋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無論是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造句訓練亦或是仿寫訓練過程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訓練情況加以掌握,并在此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訓練完成情況給予學生科學、客觀地反饋評價。具體而言,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日記內容加以評價,對學生在日記中所使用的優美措辭、詞匯加以鼓勵,以便使學生在翻開教師發回來的日記本后,看到教師耐心的批閱以及對自己日記的肯定,能夠從內心產生自我肯定的情感,進而鼓勵其用心雕琢文字,合理地進行遣詞造句,以便能夠繼續得到教師的夸獎。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的積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積累詞匯、提高對作文的興趣。我們要用更多的陪伴與付出幫助學生們愛上寫作,樂于寫作。
四、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同語文閱讀學習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參加戶外活動,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各種景物,并鼓勵每一個學生將其所觀察到的景物使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出來,如此,將使每一個學生受到鼓舞,競相要求發表見解。在這個過程之中,一些學生為了得到教師的肯定,往往會對所觀察到事物進行夸張的描述,此時,教師應當意識到,這亦是幫助學生實現表達能力提升的契機之一。學生有了這種表達欲望,老師及時捕捉住這種時機加以引導,然后鼓勵他們大膽地把見聞和感受寫下來,做到想得廣、寫得好。活動要豐富多彩,并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日積月累,作文起來就有話可說了。
五、結語
習作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小學階段是學生習作能力打基礎的階段,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創新習作教學,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打好、夯實習作的基礎,從而便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 申巾英.小學中學段習作教學中以讀促寫的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 馮愷.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3] 許巖.情緒、情感、動機與小學習作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1.
[4] 趙寒.因材施教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合理運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6.
[5] 孫文靜.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問題及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5.
[6] 張萌萌.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問題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
[7] 趙青苗.農村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5.
[8] 徐璐.城鄉結合部小學中段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