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艷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具有非常深刻的時代背景,它是基于我們黨在審視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與我國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面對機遇和挑戰的科學分析結果。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基于中國國情我黨作出的必然選擇;是中國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聯系和總結在國際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所得出的我國發展實踐的重要成果。
關鍵詞:樹立 落實 科學發展觀 中國國情
中圖分類號:D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45-01
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基于中國基本國情的必然結果
(一)三個沒有變
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曾提出,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的判斷。而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新增了“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的判斷,將之前的“兩個沒有變”發展到“三個沒有變”。第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從1956年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到實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這種長期性,是由歷史前提、現實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決定的。第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目前,就中國的發展全局來看,雖然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水平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指數,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所以生產力發展不足的基本社會矛盾形態沒有發生變化。第三,“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立足國際,放眼全球,我們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都有所提升,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明確這一事實,客觀地、全面地了解中國具體國情,為國家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事實依據。
(二)三個世所罕見
十八大指出,“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第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重道遠。改革開放至今,近四十年時間我們取得的成績是斐然的,但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前所未有的,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如何讓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今后發展的難題。深化改革,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成為重中之重。第二,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前所未有。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和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抓住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解決改革和發展當中的矛盾與問題已迫在眉睫。第三,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難以避免。機遇常常伴隨著挑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太多的未知與挑戰。如何在三年后建成小康社會,如何在三十年后實現現代化,這都需要一批又一批共產黨人、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畏艱險、艱苦奮斗。
二、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立足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許多不利條件。第一,資源短缺,浪費嚴重。我國礦產儲量居世界第三位,可供開發的水能源占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積居世界第四位,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從世界資源占有總量來說,中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債務沉重。由于不合理開發和利用、不文明的工業活動和生產生活,我國的污染情況已相當嚴重。第三,人口基數大、素質低。這是我國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特點之一。雖然我們有計劃地降低和穩定人口出生率,但人口基數仍然龐大,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82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了809萬人。不僅如此,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男女比例失衡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口素質。
三、樹立科學發展觀是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的重要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在吸取和總結國內外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出的關于中國發展的重要理論成果。兩次工業革命讓人類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面對物資匱乏和貧窮落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力發展經濟,意識到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但在人類大肆發展工業之時,環境污染、全球變暖等世界生態問題也隨之顯現,所以我們意識到了發展的可持續性,樹立并落實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再單一從經濟的視角去研究發展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理論,是基于中國的基本國情,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解決中國發展事業中面臨的困境和產生的問題具有積極作用。我們應堅定不移地堅持或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蕭前,劉陽.談談科學發展觀[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5.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編寫組.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4]周忠高.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述要[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