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賢 曹青雯 王浩宇 李冰 黃周滿
摘要:本文以武漢市某高校為例,采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該校的食堂、宿舍區、教學區等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分類、處理方式以及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如何減少校園垃圾的產量和提高垃圾的利用率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校園 生活垃圾 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X7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60-01
武漢統計年鑒顯示2015年武漢市日產近9100噸生活垃圾,年產量為330.66萬噸[1],其中來自武漢高校的垃圾占據了較大比重。我們以武漢某高校為例,對該校產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可回收垃圾的有效資源化利用情況,以及垃圾是否對師生的生活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餐巾紙以及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在校園垃圾中餐廚垃圾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我們先對該校的食堂進行了調查。該校一共有三個食堂,我們對其中的三食堂進行了實地調查。根據觀察,該食堂在2個進出口分別放有一個垃圾回收站。師生用完餐后,都會主動地將餐具和剩余食物分類放置回收點的相應位置,雖然食堂使用了不銹鋼材質的餐具,但仍然有許多師生選擇打包飯菜,導致產生了很多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我們咨詢了幾位食堂工作人員,他們表示每天會收10余桶一次性碗筷和3桶左右的潲水。每天下午會有外來人員過來回收用作豬飼料[2],而其中的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都會直接扔掉。塑料類資源沒有加以回收利用,造成一定的浪費。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餐廚垃圾中富含有機物適于進行生物處理,由于餐廚垃圾的高含水率、高密度、高含鹽的特性使其不適于進行單獨的好氧堆肥處理,而適合進行厭氧消化處理。全密閉的工藝能有效控制垃圾發酵產生的臭味,經過有機物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液、氣可作為能源使用,還能產生占總處理量10%~20%的沼渣,其中富含N、P等營養物及鉀等微量元素,可作為肥料使用[3-5]。
二、宿舍區的垃圾
該校一共有20棟宿舍樓,我們選擇男女宿舍各一棟進行了調查 。每棟宿舍樓下設放8-12個垃圾桶,平均每天產生10余袋垃圾,宿管員每天清理垃圾3-4次,在清理中會將塑料瓶、易拉罐、廢紙盒及舊衣服類等可再利用垃圾進行分類后回收。
宿舍區沒有安放分類垃圾桶,同學們都是將各種垃圾直接丟入垃圾桶中,其中包括剩菜剩飯以及面湯等,這些垃圾混合后不易分類,到了夏天,這些含水率高的垃圾極易發酵產生氣味,滋生蚊蠅,會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一些廢紙箱也會被滲濾液污染,不利于它們的回收再利用。另外同學們還直接將衣物丟棄于垃圾桶中,這很不利于舊衣物的回收。
三、教學區的垃圾
教學區基本使用的是移動垃圾桶,垃圾桶中除了紙張外還有大量未吃完的早餐和一次性碗筷,導致紙張回收困難。由于我國森林資源匱乏,所需的原料比較短缺,廢紙作為造紙工業原料也日益顯得重要。回收1t廢紙能減少砍伐用于生產0.8t紙的材木,可以挽救17棵大樹,節省3m3的垃圾填埋空間,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6-7]。所以廢紙存在著巨大的回收再利用的空間,不僅能減少大量用于造紙產生的污染排放而且能節約大量的資源。
四、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的建議
(1)提高師生垃圾分類的意識。根據調查,大多數師生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圖省事直接扔垃圾桶里,校園中的分類垃圾桶也形同虛設。所以學校應該舉辦一些以“環保”為主題的講座或者班會,目的是向師生普及一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知識,提高師生的分類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垃圾的分類與資源化利用。
(2)完善校園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校園中的垃圾桶分布比較合理,大概間隔40-50米就有一個垃圾桶,便于師生丟棄垃圾,減少了亂丟亂扔的現象。但是除了在主干道和圖書館投放了分類垃圾桶,在教學區、宿舍區基本都是移動垃圾桶,這說明學校也沒有重視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建議學校多擺設分類垃圾桶,可在“可回收”“不可回收”兩邊畫上典型常見的垃圾,讓大家對垃圾分類有直觀形象的認識,提高師生分類投放垃圾的積極性。
(3)在宿舍區單獨設立舊衣物回收箱,便于回收。舊衣物回收公司用于代加工,舊羊毛料衣物可進行溶解,結成再生纖維,綠色循環使用;舊毛衣可以開松成毛線,編織成新的毛絨服裝;不符合救助條件的舊衣物還可以進入紡紗廠,制成抹布,拖把等生活用品,實現舊衣物的再生利用。
(4)教學樓禁止學生帶早餐進入,不僅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減少一次性餐盒、塑料袋以及剩菜剩飯的產量;另外還建議在每個學院專門設置一個廢紙或者舊書籍的回收站,便于廢紙的有效回收和利用。
參考文獻:
[1]《武漢統計年鑒2016年》6-5市區清潔衛生情況:159.
[2]施昱,沈惠平,徐斌.食物垃圾的處理及其綜合利用[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5(2):32-33.
[4]宇鵬.餐廚垃圾特性分析及處理方式探討-以廣西師范學院食堂餐廚垃圾為例[J].環境衛生工程.2016(6):8-10.
[5]霍保全,曾現來,李金澤.高校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及資源化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2009,19(2):28-30.
[6]http://mt.sohu.com/20160511/n448800148.shtml.
[7]顧民達.關于擴大廢紙回收利用的建議[J].中華紙業,2001,22(10):9~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