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芹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建設的不斷發展,部分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了群眾的不滿情緒,甚至有的還導致了社會不穩定事件的發生。2005年,四川省遂寧市率先探索并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得到了黨中央的充分肯定,隨后其經驗在全國推廣。自2006年開始,江蘇、上海等地陸續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驗”和“試點”。2007年,我國頒布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突發事件應對法》。該項法律確認了對突發事件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風險進行評估的必要性。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 社會穩定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53-02
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我國當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一、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日益認識到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要想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就必須保持整個社會的平安、穩定和社會系統的有序運行。而社會穩定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一個社會只有在穩定的基礎上,社會各方面才能快速、健康地發展。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需要付出諸多努力,而保持社會運行的安定有序、維護社會整體穩定,恰恰是我們諸多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
(二)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能夠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建立,將有效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即政府由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使政府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求利益是自己的使命,增強人民公仆的角色意識,有效摒棄管理型政府的弊端和作風,樹立良好的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這不僅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也能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能夠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
社會和諧的最根本基礎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保護。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要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充分聆聽和尊重廣大人民群眾對該決策開展和實施的意見和建議,有助于判斷社會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有效推進重大決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進程。
二、我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社會當前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影響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和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為此,國內學者從宏觀層面對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和突發性事件產生的背景、條件以及控制對策等進行了全面思考,他們認為社會轉型必定會導致新舊觀念、社會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沖突,而這些沖突又會導致社會矛盾凸顯,社會穩定性降低。[1]現行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需要加快步伐予以健全和完善,特別是在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問題上需要解決下列突出問題。
(一)對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認識不到位
近年來,“穩定壓倒一切”對各級黨委、政府領導而言都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社會問題日益復雜,造成維穩成本大大增加。雖然我們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但并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有些地方維穩經費一年比一年高,而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事件仍舊層出不窮。面對這樣的維穩態勢,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和黨政領導對重大決策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認識不足,表現為對其重視程度嚴重不足、態度模棱兩可、領導缺失等,這都會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阻滯。
(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有待完善
雖然當前我國不少地方已經建立了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但總的來看這項工作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缺少相應的專業技術和經驗,使得保障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高效性和科學性存在一定難度。有的地方存在部分評估主體單位在工作中對評估報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撰寫評估報告不夠規范;有的地方未對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綜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作出詳細規定。這些問題對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全面實施和深入推進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實施風險評估的操作程序不夠規范
規范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應當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1.制定評估方案
即由評估主體對已經確定的評估事項制定詳細的評估方案,方案中要明確具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2.組織調查論證
評估主體要根據實際情況,將擬定的決策事項通過公示、群眾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法和形式,廣泛、全面地征求意見,經過科學論證,預測、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
3.確定風險等級
依據人民群眾的反映以及可能引發的風險程度確定社會穩定風險應劃分的等級,如A、B、C三個等級。
4.形成評估報告
在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評估主體對評估的事項、風險等級的分析、風險評估的結論、擬應對的措施編制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5.集體研究審定
凡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在實施前必須經過黨組會議等形式的集體研究審定。對已經批準實施的重大決策、重大事項,評估主體要密切監控其實施情況,及時、準確調控風險、化解矛盾,確保重大決策、重大事項有效展開和順利實施。
(四)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缺乏有力監督
目前,對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監督工作通常只限定為市委維穩辦等個別部門。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可避免地觸動部分部門或個人的利益,可能導致他們干擾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這就更加突顯出社會各界對評估工作實施監督的重要意義。
三、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建議
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關系到我國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問題。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促進決策民主化、透明化和科學化的必要手段,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不穩定因素、將被動保護社會穩定變為主動創造社會穩定、實現我國社會持續穩定的重要保障。為使我國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盡快健全完善起來,我們必須解決好一系列相關問題。
(一)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擺在重大決策的首要位置
始終堅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擺在重大事項決策的首要位置,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開展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之前,必須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放在首要環節。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且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相關群眾的利益訴求,使相關群眾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參與到決策制定的過程中。
(二)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程序和方法
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是取得科學、有效、客觀、公平、公正的評估結果的有力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根據實際問題和客觀事實,不斷改進和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規范評估程序,改進和創新評估方法和途徑,以增強評估結果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程序和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善于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做法,在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后結合本地區的自身情況、有選擇地借鑒先進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二是科學確立評估主體。鼓勵社會專業評估機構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評估過程應該由該機構獨立進行,重大事項或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不得干預和參與其中。三是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多種客觀、公開的討論形式作為黨和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在集體討論決定之前,重大決策事項還需要交給法制機構進行全面、系統的合法性審查。決策機關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結果作為重大決策的重要依據,未經風險評估和未確定風險可控的,不得作出決策。
(三)開展重大決策風險評估要實行領導責任制
各級領導的認識到位、重視到位是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重要保障。只有領導和責任部門對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足夠認識,才能保證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安排部署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增強領導關注程度和重視程度,實行領導責任制,需要建立三項工作規定。一是通過對相關部門領導和負責人進行宣講和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認識開展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把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之中。三是要嚴格進行責任追究。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中貫徹執行不力的、釀成影響社會穩定事件的,對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要進行嚴格問責,追究相關責任。
(四)加強對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的監督
要保證評估機制的貫徹落實和評估工作的切實有效,使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真正發揮其源頭治理的作用,就必須集合多方力量,強化監督主體,加大對評估工作開展過程和實施情況的監督力度。一是明確評估工作的監督主體并強化其對評估工作全過程的監督。二是在重大決策責任部門建立涉穩信息直報點,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代表構成維穩信息報告小組。三是若重大決策出現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情況,重大決策責任部門應該及時召開聯席會議,協商制定防范化解風險的舉措。四是建立定期報告制度,以便更好地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化解機制。
四、結語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和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要充分保障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政、議政,讓廣大人民群眾時刻監督黨和政府部門的工作,加強和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繆金祥.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的處置[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