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陳老伯脫下厚重的棉襖,開始每天鍛煉身體:上肢貼壁“爬墻”、轉肩、打羽毛球……幾天以后,陳老伯出現了肩膀酸痛。他以為是缺乏鍛煉引起的,便增加了運動強度。不料幾天后,陳老伯肩膀酸痛越發嚴重,右上肢活動也受限,不僅羽毛球打不成了,連端茶倒水都很吃力,更不要說提重物了。陳老伯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因為運動過度,他的“肩袖”損傷了。
認識肩袖損傷
肩袖是肩關節周圍四塊肌肉的復合體,起自肩胛骨,其肌腱由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和小圓肌的肌腱共同組成,止于肱骨頭的大小結節,呈袖套狀包繞肱骨頭。這些肌腱的撕裂被稱作“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多見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疼痛伴肩關節無力,或肩關節不能主動外展、上抬、內旋和外旋。夜間安靜狀態下,疼痛更加明顯。部分患者因肩袖撕裂導致疼痛,不敢運動,還會繼發肩關節粘連。肩袖損傷分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兩種。急性損傷常見于猛提重物、摔倒時用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等,如在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桿站立,突遇急剎車時用力拉桿以保持身體平衡,就可能造成肩袖撕裂傷。慢性勞損常見于曾經摔傷、拉傷過肩關節,用力提拉重物后,以及長期過度使用上肢。
不當運動易“傷肩”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流行,因急性創傷和反復勞損導致的肩袖損傷患者越來越多。導致肩部負荷過大或動作過猛的運動均易造成肩袖損傷,如打羽毛球和游泳。打羽毛球時,肩關節外展,肩峰下間隙內的組織很容易遭受磨損和撞擊,導致組織發生炎性反應,使間隙內壓力增高,容易引發“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若治療不及時,會慢性加重,最終導致肩袖損傷。游泳時,不正確的游泳姿勢和運動量過大都可能導致肩袖損傷,俗稱 “游泳肩”。
有些老年人喜歡利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單杠或吊環中的轉肩、舉重抓舉時的突然背伸等動作,都易損傷肩袖。經常進行網球、棒球、排球、攀登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類的運動,日積月累,也容易造成肩袖損傷。
科學運動防“傷肩”
肩袖損傷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熱衷健身運動者尤其是廣大中老年人,要科學運動,在鍛煉時須注意:
①在正式運動前,先做肩關節“熱身”活動,緩慢、有控制地做上臂旋轉動作,幫助拉伸和鍛煉肩袖肌肉,預防損傷。
②在運動過程中,運動者要關注自身狀況,有意識地“感受”肩部的反應。一旦出現疼痛和其他不適,應及時停止運動,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或及早進行治療。
③避免過度運動和疲勞時運動。如在做完胸部和背部的運動后,就不宜再進行肩部的過多訓練。運動一段時間后,應適當休息與放松,緩解肌肉疲勞,防止身體因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運動損傷。
④適當加強易損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如:以肩部為圓心,做單手畫圈動作,可充分鍛煉肩部周圍的四塊肌肉。將有一定重量的物品置于肘部,平舉至與肩同高,持續1~2分鐘為1組,每次做5組,可有效加強肩部肌肉力量。
專家簡介
程飚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關節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鏡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膝關節退變、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后關節鏡下微創修復,肩關節疾病關節鏡下診治等。
專家門診:周二上午
特需門診:周一下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