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娜
摘要:新聞評論工作者需時刻注意提高多種素養,應具有政治家的眼光、理論家的頭腦、文學家的才干、社會活動家的本事及雜家的頭腦。
關鍵詞:新聞評論 素養 理論家 文學家 雜家
中圖分類號:G2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80-01
“評論記者決定立場是否正確持久,有賴于哲學的修養;決定見解是否深刻恰當,則全靠學識方面的修養,也可以說評論記者必須接受分工專精的訓練。”因此,合格的新聞評論記者應具備以下素養:
一、政治家的眼光
新聞評論工作通常代表著記者所工作的部門或單位,甚至代表著某級黨委,通過評論向廣大干部和群眾闡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分析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因此,新聞評論工作者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
江澤民同志曾提出“五個有利于”的要求,即:“有利于進一步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輿論;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輿論;有利于鼓舞和激勵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輿論;有利于人們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抑制假惡丑的輿論;有利于國家統一。
一、民族團結、人民心情舒暢、社會政治穩定的輿論”
誠然,政治家的眼光,還是要經過歲月磨煉的,這就要求評論工作者在不懈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升。
二、理論家的頭腦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指頭導言》中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新聞評論工作要善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017年3月16日央視一套的《焦點訪談》以“開啟民法典新時代”為標題,對民法這一“市民的百科全書”歷史發展和制定原因及涉及的內容等作了闡述。片尾是這樣說的:“編纂民法典是中共中央確定的重要立法任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民法總則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全面系統確定了我國民事活動的基本規定和一般性規則,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民法總則的起草討論審議,也是一個凝聚社會共識、求取最大公約數的過程。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推進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我們還需再接再厲。”幾行字,讓人感覺每一句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如果沒有嚴謹的理論構架,必然寫不出這樣深刻的評論。
三、文學家的才干
記者是用文字寫作的,要想寫出深刻、有內涵的評論,就必須有較強的文字功底。一篇好的評論,要想不空泛,不俗套,就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水平。立意是否新穎,分析是否深入,謀篇是否合理,都在考驗著評論工作者的文學素養。
評論要嚴謹、科學,并不意味著古板,要想達到效果,文章必須生動活潑,富有文采。新聞評論工作者應當爭取把詩詞歌賦名篇、《史記》《漢書》《三國志》和《資治通鑒》認真讀一遍,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瀏覽一番,此外可多讀些野史、演義、回憶錄等書來增長歷史知識。
在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中,獲得三等獎的文字評論《不信東風喚不回——也說李嘉誠撤資》,標題引用了宋代詩人王令的《送春》: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可見作者的詩詞儲備非同一般。文章中引用幾句古文典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社會活動家的本事
新聞評論要“吃透兩頭”,一頭是人民群眾的要求和企盼,現實社會的實際情況,二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新聞評論工作者要練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學會和各行各業、各階層的人打交道,以甘當小學生的態度,深入基層,挖掘社會問題和百姓關切話題,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宣傳出去,從中挖掘有生命力、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凡是社會的、大眾的,就是記者活動的地方。可先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開始,充分利用記者這一特殊身份逐步擴展社交圈,經過日積月累的磨煉,自然就會成為社會活動家。
五、雜家的頭腦
新聞評論的寫作是各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新聞評論的對象涉及不同領域,這就要求評論工作者具有豐富的知識,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歷史、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應掌握一些,博覽群書,勤于涉獵,不斷積累,讓自己成為一個雜家。
康式昭在上世紀90年代出版的《是是非非集》中,談時事,談學習,談思想作風,談文學創作等,內容涉及廣泛。《呼喚伯樂》《歷史劇姓“史”又姓“文”》等文章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談古論今,有的放矢。在《為明星“爬格子”叫好》中,他對毛阿敏等藝術工作者從事筆耕的行為大為贊揚,指出:藝事與文事雖有分工不同,但在文化積淀、素養熏染方面卻是相通的。可見,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都應從各領域的知識中汲取營養為自己所用,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
六、結語
綜上所述,練就成為政治家、理論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及雜家的本領,才稱得上有素養的新聞評論工作者。
參考文獻:
[1]田聰莉.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和水平[J].新媒體研究,2016(4):131.
[2]趙麗君.淺談新時期基層新聞記者的自身素質和修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170.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