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悅青
[摘 要] 近年來,義烏開始著力培育進口市場,積極鼓勵、引導進口貿易發展,以便更好地促進義烏市場實現轉型升級。而在進口貿易中,通關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通關時間長、通關成本高等,導致通關便利化程度不高,制約著義烏進口貿易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部門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現有進口平臺,加快開放新平臺建設;利用“互聯網+”,提高通關信息技術水平;加強與“義新歐”沿線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從而提升義烏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
[關鍵詞] 義烏;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
[中圖分類號] F752.61 [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近年來,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對外貿易發展形勢嚴峻,出口及進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進口貿易額同比下降4.7%、浙江省下降2.7%、金華全市下降25.02%,而義烏市的進口貿易則達到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6.36%,實現逆勢快速增長。同時,進口主體數量增長明顯,上半年有進口實績的企業311家,同比增長28%。在經濟新常態下,結合義烏歷年的對外貿易數據,可以看到雖然出口貿易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培育進口市場已是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義烏市外貿平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有助于培育新業態,開辟新藍海,對于義烏市場實現轉型升級和持續繁榮具有重大意義。
而在培育進口市場,發展進口貿易的過程中,積極探索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在保證貿易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簡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不但有助于提升進口貿易的量與質,同時反作用于出口貿易,帶動出口貿易的增長,也有助于義烏從“出口”一條腿走路變成“出口、進口”兩條腿走路,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目標。
一般而言,通關便利化就是指外貿交易中貨物通關程序的簡化與協調,具體表現為對通關程序的簡化、適用法律和規定的協調、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改善,從而創造出協調、透明、可預見的外貿環境。衡量通關便利化的指標主要包括三項:通關時間(貨物在監管部門的耽擱時間)、通關成本(企業在通關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項費用)以及通關范圍(國家對進口物品的限制程度)。通過這三個指標,大致上可以對某個地區的通關情況進行判斷。
二、義烏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的現狀及問題
結合義烏當前的進口貿易發展情況以及主要的衡量指標,發現其在通關便利化方面主要存在通關時間長和通關成本高兩大問題。
(一)通關時間較長
在國際貿易中,通關時間可以表明一國或地區的貿易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和工作效率高低。與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義烏的通關時間較長。前者進口時間僅為16天左右,寧波等地也維持在24天左右,而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一些試點城市的保稅進口業務效率更是大大提高,在24小時內即可完成所有的清關程序。但根據義烏進口貿易企業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進口時間平均在30天左右。因此在通關時間上,義烏與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而這恰巧是從事進口業務的企業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即縮短通關時間,提供更為便利的通關程序和服務。
(二)通關成本較高
一方面,仍然將義烏的實際情況與廣州、上海等城市進行對比,根據相關的數據可以發現:在義烏,從事進口貿易的企業在通關成本上要比前者高出7%-11%。同時,這些企業的業務人員必須要兼顧兩邊,進行大量的協調工作,又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成本。另一方面,我國各口岸貿易便利化程度不同,且口岸執法人員的素質也有所差異,這就導致進口貨物在通關的過程中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費用就是一大問題。例如義烏30%的進口貿易是從寧波港進行通關的,意圖減少通關成本,但即便是可以自主選擇口岸通關,義烏企業的進口通關成本仍高于其他城市。
造成上述兩大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義烏的貿易基礎條件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義烏屬于內陸海關,不是口岸海關,也不是水果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也是不久前才獲批籌建。因此,很多進口的貨物不能直接進入義烏,必須要經過上海、寧波等周邊城市口岸。二是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力度還不夠。在進口貿易以及通關環節,必然會涉及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而除此之外,商務局、國際陸港集團、商城集團以及口岸辦等也是重要的參與主體,如果這些部門之間配合力度不夠高,就會對通關便利化程度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三是進口貿易通關技術水平較低。與龐大的出口貿易相比,義烏的進口貿易所占比例非常低,因此在通關環節表現為出口業務非常熟練,技術水平較高,而進口貿易因量小,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對該環節的操作水平和能力相較于其他城市而言較弱,直接影響了進口貿易的通關時間和效率。除此之外,政策、制度以及市場環境等客觀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
三、提升義烏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的建議對策
針對義烏進口貿易通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從以下四方面提出建議:
(一)加強監管部門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
海關和檢驗檢疫作為進口貿易通關過程中最重要、影響最直接的兩大機構,要通過優化海關服務,縮減進口貨物通關時間以及優化檢驗檢疫服務,提升進口商品本地檢測能力來改進。要做到這兩點,則需要從人才隊伍和基礎設施兩方面著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為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包括監管場所的建立、通關過程中各項硬件、軟件的配套等等。只有具備了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為后續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加強海關、檢驗檢疫部門與其他省市(如上海、杭州、寧波等)對應部門的交流聯系,通過學習、借鑒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而培育出一支專業知識過硬、技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隊伍,適應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的需求,能夠為義烏的進口貿易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高效的通關服務。
(二)充分利用現有進口平臺,加快開放新平臺建設
為了提高進口貿易的通關便利化水平,要充分體現出各進口平臺的優勢。首先,要發揮B保作用,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寧波綜合保稅區等特殊監管區域的合作,進一步提升進口貨物一體化通關、轉關的便利化水平。其次,利用義烏鐵路口岸開放開展進口業務以及利用航空口岸發展貨運進口和快件進口業務,打破進口產品只能依賴沿海沿邊和空港口岸轉關的現狀。再者,采用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開展進口試點業務,利用義烏郵政互換局和交換站,快速完成海淘直郵包裹的海關通關手續。在用好保稅物流中心、國際郵件互換局、鐵路口岸、航空口岸等平臺基礎上,還應加快籌建肉類指定口岸,積極申報水果指定口岸,爭取籌建進境商品免稅店等新的平臺。
(三)利用“互聯網+”,提高通關信息技術水平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其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互聯網+政務”等模式已在政府部門得到廣泛應用。而在進口貿易通關過程中,要提高便利化程度,重點在于簡化現有的海關內部及海關與其它監管部門之間的往來程序和過境手續。當前,義烏海關已實行無紙化辦公,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企業的通關時間和成本。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技術,提高原先的信息技術水平,增加自動處理、智能處理等通關功能,借助互聯網技術減少各種程序和手續。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中的大數據功能,建立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資源的交換共享,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在給監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通關的便利化水平。
(四)加強與“義新歐”沿線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隨著國家層面“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以及“義新歐”國際班列的全線開通,義烏逐漸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新起點。在此基礎上,義烏應抓住機遇,加強與“義新歐”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深化與當地海關的溝通合作,盡力爭取建立雙方認可的信息平臺,達到“一次查驗、自由流通、信息共享、多邊互認”的目的,進而提高進口貿易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促進義烏和“義新歐”國家的貿易交流。
[參 考 文 獻]
[1]戶佐安,邵玉華,羅星星.云南—東盟口岸通關便利化研究[J].綜合運輸,2015,37(1):88-93
[2]蔣偉.義烏小商品出口通關便利化改革實踐與探索[J].江蘇商論,2015(2):35-37
[3]陸真.國內通關便利化的模式現狀與發展途徑[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8):411-412
[4]王君英.新形勢下加快義烏進口貿易深入發展的探索[J].對外經貿實務,2012(8):21-23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