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隱慧+宋永丹+饒龍先
[摘 要] 根據兩會期間所提出的供給側政策,利用供給側對當前經濟的改革,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從而促進私募的完善和發展,使私募更加公開公正化,維護好私募的市場秩序;同時利用供給側改革給經濟帶來的利益以及產業改革的機會,為私募的成長制定可行性方案,恢復人們對私募的信心及信任,為私募人士發現更多優質、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投資項目,讓私募市場能夠發展得更好。
[關鍵詞] 私募市場;供給側改革;股權投資;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640 [文獻標識碼] A
兩會期間提出了供給側的改革方案,包括去庫存,降成本,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多方面激發企業活力等,使經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而當時的私募股權市場正處于繁華與低谷并存,大起與大落并兼的狀態,證券私募基金行業爆發式壯大,而后大盤數月跌宕,部分股票策略管理人折戟沉沙;為救市,監管層一紙令下,期指限倉,本來火爆的市場中性策略幾乎失去威力。而供給側改革找到了解決經濟問題的癥結,出清過剩產能、增加有效供給,將帶來資源更合理的配置和企業效益的提升,進而可以推進私募機構的完善化和專業化。在供給側大力對企業的重組和改進的浪潮中,私募想要重振旗鼓,必須符合當前的經濟規律。
一、我國私募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私募市場的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特定時期,舊經濟的升級和新經濟的轉型持續在整個創新周期,這兩者催生捕捉投資機會的價值。未來的市場基調可能是震蕩尋底為主,選擇主題將更加關注公司的業績和質量。有觀點認為,有復蘇的前兩屆會議的風險收益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對于最新的市場動態,自二月以來市場可以定義為超跌反彈是短期的市場在一月下跌得到的調整。自今年一月以來,大幅下降,再加上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暫時緩解,今年2月在市場反彈的各個方面是合乎邏輯的。不過,超跌反彈的市場決定的行情也不會走得很遠。最近時代發展的潮流,經過早前上漲后,出現周四在上海綜合的指數下跌超過6%,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跌幅超過7%,市場交易自從2638點以來的反彈幅度吃掉2/3。很多人擔心,目前的反彈是否已經結束。雖然一些負面因素再次出現中斷了投資者的信心,但在總體而言市場自一月份的反彈并沒有完全動搖根基,兩會之前仍是做多的窗口期。關注的最新的基調和方向在“供給側改革”和“私募股市”,相關政策可能會影響私募市場的長期經濟發展趨勢。
(二)我國私募市場存在的問題
1.短期系統性投資困難。近年來,兩會窗口期間,股市漲跌互現,可以說,每年都有兩會,但行情并不一定有,而且價格并不一定與兩會相連。為什么市場擔心兩會究其原因,主要的邏輯是,被提上議程或個別行業超過預期得到所出現局部投資機會的扶持政策是超預期的個性化的運動。目前市場上弱勢震蕩是大概率的事件,如果“低于預期”沒有大的改觀,市場將根據其運行的趨勢,短期內系統性的投資可能性很難。
2.新舊經濟轉型存在不穩定因素。我們都期待著每年兩會,但兩會期間的熱點板塊和事件對主題投資更偏向。我們更關心的是“供給側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的最新基調和方向,這兩個政策可能對長期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產生深遠影響。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舊經濟的轉型和新經濟的創新將始終貫穿于整個周期運行。新舊經濟的成功交替與人民的生活,長期穩定性相關,任何方面是達成任何不滿意,也必將影響到轉型升級的過程的最終結果。可以預見,這兩個方面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包括兩會在內的所有重大場合的重要課題。
3.二級市場投資機會少。“兩會”按照國有企業的合理的改革舉行再次提高了。如果市場對國有企業改革和更多的關注在之前的實施階段是基于預期的炒作,那么現在,改革國有企業了解投資機會的主題,一個是意識到市場已經參與了6家中央企業試點,其中包括投資發展公司國,中糧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集團企業,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有沒有超預期的政策落地,如果有必然具有投資的價值;二是為央企有望改革第二批試點,兩會是否有一個關于第二批試點央企的消息,這將不可避免地在二級市場帶來投資機會。
4.私募人士投機熱情衰退。自去年六月底的大幅下跌,特別是在今年一月暴跌幾輪之后,原來占主導地位的牛市完全打破,從占主導地位的投資機構者到一般的機構投資者,市場參與者信心有所動搖,熊市思維基本確立,未來市場可能會以震蕩尋底為主。市場形勢下,與近期上市的兩家公司僅僅一起拉抬股價,進行并購的負面效應開始變得越來越瘋狂,市場參與者在做投機熱情出現階段性衰退,投資者出逃創業板和中小板的趨勢仍將持續,市場將從重概念回歸到強調企業的性能和質量。
二、供給側改革對發展我國私募市場的重要性
(一)推進供給側改革是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一招
供給側改革,這是自2015年10月,多次出現在高層講話中的新流行語。這是從供給方開始生產力的解放,增強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把發展方向鎖定在開發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供給側改革,有三條投資主線,即智能化生產,節能降耗和提高消費水平。
從經濟結構轉型方向看,推進供給側改革,以改善消費引領產業升級,中國的經濟正從投資驅動轉為消費驅動;數據顯示,目前的消費是最大亮點,尤其是新興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的發展已日益突出;在政策的支持下,國務院在11月份宣布了關于新消費和消費升級的兩個新的指導方針,突出新的消費將成為一個顯著的力量推動實現經濟轉型改進;從需求方面看,目前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8000美元,根據海外經驗在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都會發生轉變。例如,在美國、日本、韓國,一旦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文化娛樂支出將增加,未來中國也會在這個方向上發展,向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轉變。根據這條主線,有很多子行業可供選擇,如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海外旅游、電影傳媒、醫療衛生等。供給側改革無疑是正確的想法,但只有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才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二)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增加私募人士投資機會的必由之路
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大幅回調的一月,猴年的第一個交易周市場迎來反彈。在三月初早些時候舉行的兩會上,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之前和兩會之后,股市應給予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同時兩會相關的熱點也將成為投資機會。記者采訪了多位私募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后來得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差異提供有望讓他們的兩個聚光燈持久的改革。國泰君安證券認為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的觀點在市場上較有代表性。任澤平表示,展望未來,了解兩會、政策以暖為主,注重改革以前兩會的供應方面,增長持續,公眾討論和預熱匯率人民幣,金融監管改革,登記和其他重要問題的制度。總體來說,對于兩會,市場更關心的是政策是否會有更多更重磅的供給側改革政策和引進提供可持續增長的政策。
預計目前市場將繼續反彈,如果有更多的政策,相關主題和行業值得重點關注,但部分需要進一步驗證。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煤炭,鋼鐵行業因供給側的改革逆勢上漲,顯示出這些個股的強烈吸引力。是否這些板塊可以繼續被市場所認可,這還有待觀察。除了供給側的改革,基礎設施建設,減稅等措施的投資可以推出相關政策,但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并不大。為了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有望成為政府明年工作的重點,因此,投資機會流向也是公司關注的發展方向。
三、通過供給側改革發展我國私募市場的對策與機會
(一)私募市場迎接供給側改革的幾點對策
當前形勢下,私募股權投資的各種基金有不小的差異,褒貶不一。相信A股市場明年的震蕩會越來越多,開啟長牛慢牛不變的模式。為使我國私募市場發展得更好,我們從供給側改革方面提出幾點對策:
1.在政策上,因為經濟仍處于探究時期,壓力落在傳統產業,明年可繼續采取政策組合“松貨幣+寬財政”來對傳統經濟;
2.在資金上,繼續在未來一年內的寬松貨幣政策,資金資產配置狀況有望延續,資產配置類別將繼續在市場份額轉移,而明年機構資金如養老金和保險基金有望繼續進入市場,明年資金仍是大概率,股市資金面比較充裕;
3.在基本面上,經濟目前在中國仍處于區間的底部,但硬著陸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可將明年增長政策加強,使效果逐漸顯現,那么實體經濟有望明年上半年經濟復蘇溫和的概率高;
4.在市場重點關注方向上,主要是確定只在本地股市、個股的水平尋找機會,而不是等待整體的震蕩。而明年上半年,A股投資指數應以清淡,因為指數的變化可能不會太大,再回高點的機會是非常小的,關注重點應該是企業和行業狀況。并且未來促進更快的供給側改革舉措可能是在企業之間,如中國南北車合并等,兼并和收購的趨勢將會在許多企業之間出現。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私募市場更好發展的幾個機會
首先,真正有性能的成長股,它們主要分布在新的服務業,TMT行業、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和教育的發展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市場一直為業界更充分地發掘,因此有機會投資股票:第一,在一個與其他投資者相比,深研究先進和判斷,二是在于出現大幅度下跌時積極布局。第二,產業整合(如供給側改革)的深度完成了產業重組的根本原因,從新的模式打造行業龍頭企業,這樣的機會不是由政府的限制,以促進提供了一個強大的,鋼制的改革,煤炭行業周期類,有可能是在市場充分競爭的過去,改變行業是在天然的非周期和弱周期中。
其次,2016年經濟政策應該是把重點放在供給側和可持續穩定增長上,改革不良供應煤炭,以解決鋼鐵產能的股票和房地產,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兩會期間政策的影響,我們不能指望很多東西,前期市場的期望是比較大的,所以對市場的影響有限。而由于在政治上對全球經濟的一個大的下行壓力,也包括中國,兩會期間可能會更加注重穩定增長。
最后,雖然可能兩會期間有重大政策出臺,但也有私募人士偏謹慎。目前的市場走勢也看不太清楚,市場力量不是很大的。兩會重點可能在供給側改革、減稅、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但側改革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融合生產和產能出清不能以最快的方式完成。新興產業被高估,這樣的行為往往吸引更多的是投機者。
[參 考 文 獻]
[1]林金騰.私募股權投資與創業投資[M].中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1-04
[2]李勛.對沖基金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08
[3]王蘇生.私募基金風險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2
[4]王曦.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控制問題探討[D].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2010
[5]王霞.中國私募基金發展前景和當前問題研究[S].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深證綜研字第0145號),2006-09-20
[6]孫作山.我國私募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