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近年來,閱讀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全民閱讀的時代在悄然來臨。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除了大力提倡和推薦學生的課外閱讀之外,我們還能在課堂上為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做些什么?
一、淘金山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進課堂的模式
對于我校中年段學生來說,由于在低年段已經打下了較為扎實的識字基礎,所以到了中年段,他們在閱讀對象的選擇上,范圍比較廣泛,涉及到中外兒童名著、中國傳統經典原文、時事新聞、短篇文章等不同內容。針對閱讀對象的不同,我們閱讀課堂的開展方式也不同。
1. 整本書閱讀。中外兒童名著以兒童小說為主,它們以其鮮明的角色形象、精彩的故事情節、豐富的情感內涵吸引著無數的孩子。對這部分書的閱讀,我們要求閱讀整本書并能有所感悟和體會,做到“好讀書,求甚解”。為了便于統一進步,同時能夠隨時追蹤,讓閱讀落到實處,我們將整本書閱讀課分為三種課堂:啟航課,引導課和分享課。其中,啟航課側重讓學生了解這本書的大體背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老師會在課堂上用5-10分鐘的時間來推薦即將閱讀的書籍,通過介紹作者、介紹書評、介紹寫作背景、引入情節等等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有背景的閱讀。引導課則是在學生閱讀將半時,通過小檢測、小書評、讀后感、情節賞析、語言賞析等不同形式對他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解。最后的分享課是整本書閱讀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之一。在分享課上,學生以介紹、朗讀、表演、競答、辯論、評價、分享感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展示自己對一本書的理解,并與同學進行思想碰撞,在交流中拓展閱讀一本書的廣度和深度。
2. 中國傳統經典原文閱讀。中國傳統經典凝聚著古代先賢的智慧和思想,對于學生的修身、治學、為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但是這部分作品,也因為其語言的晦澀以及部分思想的陳舊,而不可能全部讓學生閱讀。所以,我們專設國學課,在采用《國學》教材的基礎上,再一次披沙揀金,古為今用,引導學生對經典的涉獵。在課堂教學上,《國學》的講授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漢語的音韻之美,感悟先賢的道理之精深,老師加以點撥。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經典的學習興趣,我校還在“語言藝術周”上開辟“闖關”專欄,讓學生爭先恐后背誦《國學》篇目。
3. 時事新聞的閱讀。新型媒體的崛起催生了這個時代的信息爆炸。作為新時代的公民,了解時事、參與時事的能力、廣聞博知的素養必不可少。可以說,對時事新聞的閱讀、思考、評價,也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惜,這部分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課堂教學中是薄弱乃至缺失的。為了養成學生閱讀時事、思考時事的好習慣,我們將課前的三分鐘定為“新聞評論”時間,由學生輪流到講臺前講述并評論前一天剛剛瀏覽到的新聞,既能見出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綜合概括的功力,又能鍛煉他們的表達思辨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淘金山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進課堂的配合措施
作為植根于教學的探索,我們的研究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家長的全力配合。只有從校園到家庭都營造出濃郁積極的閱讀氛圍,學生才能真正愛上閱讀并腳踏實地去閱讀。
1. 學校閱讀氛圍的營造。保證書源充足。學生的書源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學校圖書館、學校每學期為每個班級購置的50本10種圖書、班級的圖書漂流。而在圖書的布置上,學校盡量做到學生隨時隨處能取書來看,比如大廳、走廊、休息處均設有書架,學生可以自由取閱。保證閱讀時間。學校將每周的三個午讀時間定為自由閱讀時間,學生在這個時間段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學校還提倡睡前30分鐘讓閱讀安撫睡眠的習慣,以此來保證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有效的激勵措施。學校每個學期針對學生閱讀都設有專門的獎項,鼓勵熱愛閱讀并大量閱讀的同學。同時,學校充分開展閱讀活動,如讀書月、語言藝術周、故事大王、國學經典闖關等等,將閱讀的樂趣最大化。
2. 家庭閱讀氛圍的營造。設置家庭閱讀時間。每個家庭根據自己情況每周設置兩次以上的全家閱讀時間,共享閱讀的美好時光。行走書城。定期帶孩子到書城尋找和閱覽圖書,定期帶孩子到圖書館借閱圖書,感受全社會的閱讀氛圍。故事爸爸/媽媽進課堂。每班每周安排一名家長利用午讀時間走進學校,與孩子分享喜歡的故事。由家委會組織班級戶外親子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分享閱讀感受。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