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福 吳瑞
摘要:根據近些年國內室內設計趨勢研究可以發現,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和居住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以往的重裝飾、圖美觀的設計風格已逐步被舒適性、智能性的人文設計理念所取代。人性化設計已經成為國內室內設計的發展目標和流行趨勢。
關鍵詞:居住空間 人性化 智能性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94-02
隨著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物質水平的日益提高,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越來越網絡化并缺乏真情實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往更加重視實用性的室內設計開始逐漸回歸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并逐漸成為一種設計趨勢和潮流。
一、人性化設計的概念
“人性化”設計是指設計者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根據人的身體狀況、思維方式、喜好習慣等綜合因素,在原有的空間設計基礎上,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設計對象進行重新規劃和調整,使其在最大限度上能滿足使用對象精神和生理方面的需求。與以往的室內設計重物質性和功利性不同,人性化設計把“人”作為重要因素,設計目的是為使用者提供一種自然舒適、簡潔方便、快捷智能的使用環境,從根本上實現對人性的尊重。
二、人性化設計的意義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的設計,但是由于我國室內設計發展相對滯后,加上消費理念造成使用者過于重視居住環境的觀賞性和功利性等因素影響,以致國內的室內設計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陷入了冷漠化和單一化的模式,而忽視了人文性和舒適度等因素。
美國著名設計師ScottSnyder認為,一個成功的設計既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又能最大化體現其使用價值。只有把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與舒適、自然、人性等設計因素有機結合,為使用者提高良好的使用環境和貼心周到的服務,才能使室內設計永葆青春活力和生命力。如果使用對象無法滿足使用者的生理和精神需求,不能體現使用者的需求和層次,那么這個設計就是失敗的。
三、人性化設計的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85%的消費者在買房后會對房屋進行重修裝修設計,這個比例還在呈現上升趨勢。設計理念的不斷變化在為設計行業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多也是最為使用者關注的,就是居住安全問題。
1.擅自破壞或拆改墻體,降低墻體的抗震能力和承載能力
由于消費理念和資金消費的不同,很多使用者在購買住房后,為了擴大使用空間、增加居住面積,會在不了解房屋構造的情況下,擅自破壞或拆改墻體,這不但嚴重影響了原有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降低了墻體的抗震性和承載能力,也給整體建筑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2.擅自改動原有的電路和排水設施,導致排水漏水、火災隱患等
目前國內交付使用的商品住房,水、電、燃氣等都是接通的,并且按照有關要求進行了規劃。而有的使用者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出于觀賞性和方便性等目的,會擅自改動原有電路和排水設施:一方面由于裝修人員素質的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很多家庭裝修材料都以木材等易燃性材料為主,如果操作不當就會造成漏水、燃氣泄漏、火災等安全隱患問題。
(二)經濟性原則
在重視舒適性、實用性的基礎上,提倡經濟性也是人性化設計的關注重點之一。所謂經濟性原則是指設計者在使用對象原有的設計基礎上,利用科學合理的設計手段最大程度上增加室內空間的使用率,如對原有的室內裝修材料:洗手池、馬桶、節能燈等循環利用;合理規劃,增加零星空間的利用率;利用自然光和通風設置,既能節約資源,又能降低設計成本。
(三)功能性原則
從近些年的設計趨勢可以發現,無論是重裝修輕綠化的設計風格,還是自然舒適的設計理念,都沒有脫離室內設計的最根本要求——功能性。如何最大程度地實現使用對象的功能性,使其滿足居住者的精神和物質需求,這是室內設計者進行設計時最需要關注的問題。這不僅需要設計者充分了解行業和市場變化,還要對居住者的愛好、習慣、身體情況等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最大化實現室內空間的功能性。
(四)健康性原則
室內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全新的消費理念和視覺享受的同時,也帶來其他的隱患,如裝修材料的污染問題。據國家環保部門有關調查顯示,目前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渠道來自裝飾材料,如油漆、木板或合成材料等,不合格的裝修材料不僅會釋放有毒氣體污染空氣,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如神經系統、呼吸道等。因此,采用無危害綠色裝修材料,保障居住者安全也是人性化設計需要關注的問題。
(五)舒適性原則
舒適性是居住者購買住房、設計空間等主觀活動時,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舒適性不僅包括生理還包括心理方面的需求。身體舒適性,是指居住者在室內生活時,對所處環境無不良反應,空間的設計和相關功能滿足居住者的行為需要,如家具和其他設施在使用時的合理度等;心理舒適性,是指室內設計能使居住者心情愉悅、視覺舒服,并產生強烈的個人情感等,對居住空間能在最快的時間內予以承認和接納。
(六)智能化原則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也進入了全面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不僅為人們帶來各種高科技產品,使其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開始影響到室內設計的流行趨勢和理念變化。如何實現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安全、自然,使其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要,不僅設計者與時俱進的更新設計理念,也需要智能化的幫助。目前國內室內設計智能化主要體現在通訊自動化、家電智能化、物業管理自動化等方面。
四、人性化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體現
(一)色彩設計的人性化體現
有關心理學相關研究顯示,不同的顏色會從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從心理層面說,暖色調的色彩,如紅、黃、橙等色彩能使人的心情愉悅;從生理層面說,色彩鮮艷的色彩可以刺激人的視覺,進而促進人的智力發育。因此,在室內設計時,采用不同的色彩也是人性化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
1.利用不同色彩增加室內空間面積
采用暖色調色彩裝修,可以視覺上減低室內空間的空曠感,如地板采用紅色,書柜采用古銅色等;采用冷色調進行裝修,可以從視覺上擴大室內空間面積,如沙發、茶幾等家具采用米色、白色等色彩。
2.運用不同色彩劃分區域功能
鮮艷的色彩可以刺激人的視覺,從心理上帶給人膨脹感,讓人感到興奮和愉悅,這樣的色彩可用于客廳或娛樂的空間;冷色的色彩則從視覺上讓人感到安靜、鎮定,能安撫人的情緒,這樣的色彩常常被用來辦公區域的設計中。
3.根據不同人群設定室內色彩
心理學家認為,不同的性別和年齡對于色彩的接受也有所不同,如男性相對女性更喜歡暖色調,年齡越小的人群越喜歡紅色、橙色、黃色等鮮艷色調,因此在室內設計,可根據不同的性別和年齡特點等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和布置,如辦公、會客等區域采用素雅的冷色調,化妝、娛樂等區域可采用愉悅的暖色調,而兒童活動的區域可采用紅色、黃色、綠色等視覺鮮艷、對比強烈的色彩進行布置。
4.根據居住者的性格特點和職業習慣等選用色彩
不同的色彩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受不同,因此人性化設計過程通常也會根據色彩特點、性格特點設置空間色彩,如年輕人的居住空間,一般會采用色彩明快、情感豐富的黃色、綠色等色彩,中年人群會采用色彩素雅、格調沉穩的色彩,如紫色、咖啡色等色彩,從視覺上給人安靜、華貴的感受;老年人則因心理和身體等原因,在選用色彩不宜采用過于強烈或過于壓抑的色彩,以免造成情波動,不利于健康等。
(二)室內家具設計的人性化體現
室內設計最根本目標是實現人的居住功能,設計過程也是以人為中心,從心理和生理方面滿足人的居住需求,因此家具設計也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理念。
1.家具設計需滿足人的審美趣味和視覺愉悅
在室內設計過程中,家具設計除提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需為居住者提供輕松愉悅的視覺享受和休閑舒適的心理需求。個性化、富有獨特審美趣味的家具,不僅能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還能塑造獨有的家庭居住感,使居住者能與居住空間產生情感共鳴。而在造型設計上,富有生活氣息、簡約明快的設計,更能增強家具的使用性和吸引力。
2.家具設計應符合人體構造原理
隨著人們對家庭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家具設計能否為使用者帶來舒適感也成為衡量室內設計的標準之一。與環境設計不同,家具設計更多以生理特點和人體構造為中心,一般來說,書柜、酒柜、鑒賞架等家具設計是以人的立位基準點為準;寫字臺、餐桌、化妝柜等家居設計則以人的坐位基準點為準;床、沙發、臥榻等家具設計則以人的臥位基準點為準。
(三)室內裝修材料的人性化體現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有害裝修材料帶來的危害性也越發被人們所認識。從有關調查報告統計顯示,目前室內污染最主要來源即為家裝材料污染。因此,選擇綠色無危害的裝修材料也成為人性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
1.選擇環保墻飾
目前國內裝修市場比較受歡迎的裝修產品有硅藻泥、草墻紙、紗綢墻布等,其中又以硅藻泥最為消費者熟知。硅藻泥因具有貯備和釋放水分、調濕呼吸等功能而被稱為“會呼吸的墻壁”。
2.選擇環保漆料
如生物乳膠漆,不僅操作簡便,還能抑制墻體內的有毒霉菌,并且涂刷后會散發陣陣清香,最低程度地減少室內異味。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室內設計越來越受到居住者的重視。成功的室內設計不僅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也能讓居住者體會到愉悅和輕松的舒適感。過于重視觀賞性、功利性而忽視了自然性、人文性的設計,既無法適應消費市場和現代社會的發展,也違背了室內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者只有在尊重自然、重視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在設計中融入個人情感、貫徹人性化設計原則,才會創造出真正的、成功的設計。
參考文獻:
[1]柯瑞絲.人性空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2]龔錦.人體尺度與室內空間[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3]馬添.淺談室內空間人性化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2011(3).
[4]常懷生.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5]文劍鋼.“人性化”室內設計理論探討[J].裝飾,2006(8).
[6]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7]曹瑞林.室內設計[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