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轉向時跌倒危險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的發生率達28%~35%,并且隨年齡增長明顯上升。據統計,在日常生活中,40%~70%的跌倒對老年人身體造成傷害,5%~15%的跌倒會造成骨折、脫臼、軟組織損傷、腦部損傷等,其中髖關節骨折發生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在日常行走中,轉向時跌倒所導致的髖關節骨折發生率大約是直線行走時的7.9倍,由此可見,行走中轉向不當是造成髖關節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一。
了解常用的轉向方式
運動學專家將轉向動作分為跨步轉向和旋轉轉向兩類。跨步轉向其實和普通的直行動作基本相同,就是向支撐腿對側進行的轉向,在即將發生轉向時,雙足均起到旋轉軸作用;而旋轉轉向則是向支撐腿側進行的轉向,是以一側足作為旋轉支撐的。根據支撐腿在旋轉轉向時腳是否有移動,又可分為軸移轉向和交叉轉向。軸移轉向時,支撐腿發生軸移;而交叉轉向時,無支撐腿移動,但兩腿可呈交叉狀。
從運動學和動力學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轉向時各參數的區別(表1),有助于分析轉向動作,降低轉向過程中發生危險的可能性。
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下降易跌倒
一般地說,采取哪種轉向方式,由轉向角度以及個人習慣、身體機能等因素決定。研究發現,大多數轉向主要在76~120°,機體為確保平衡會產生動作調整,大多數人采用的是跨步轉向,重心保持在支撐點之間,與直行步態相類似。而大角度轉向或快速轉向(比如身后有人叫時的轉身動作)時,往往會采取旋轉轉向的方式,對下肢肌肉力量、關節活動能力及平衡能力等有更高要求。
采取旋轉轉向的方式時,老年人易發生跌倒。比如,軸移轉向時,支撐腿可以發生挪動,老年人腿部肌肉力量不足,易發生腿的抖動,而另一側腿離支撐腿很近,很容易發生絆倒。交叉轉向時,兩腿發生交叉,也易絆倒。
伴隨年齡的增長,肌肉力量的下降主要發生在下肢的股四頭肌和踝關節背屈肌等。下肢力量是保證老年人日常行走的基礎,下肢肌力減弱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移動能力,也是導致平衡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姿勢擺動加大,而踝關節運動卻沒有顯著變化,重心的移動范圍變小,往往利用挪步及變窄步幅來保持轉向時身體的平衡穩定,造成腳跟著地、屈膝等轉向中運用到的動作變緩慢,再加伸髖不充分、抬腿高度不夠等,發生絆倒的風險增大。
預防跌倒:肌肉鍛煉+跨步轉向
為了預防和降低老年人轉向時跌倒,除了要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鍛煉以外,還要加強踝關節力量的訓練,介紹兩種適宜老年人訓練的方法,既方便易學,又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和改善平衡能力。
1. 靠墻靜蹲練習 兩腿開立,兩腳間的距離比肩稍寬,身體靠墻,雙膝彎曲下蹲。雙膝彎曲角度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和肌肉力量決定。大腿肌力弱者,輕度屈膝即可,這時半蹲位置較高;隨著鍛煉的進行,大腿肌力增加,再增加屈膝角度。練習靜蹲時,最好避開疼痛角度,不要勉強。每次下蹲持續的時間視個人體質確定,腿部有輕微的發酸、發困時,就可以立起來。兩次下蹲之間休息一分鐘,周而復始,30分鐘為一次練習,每天練習1~3次。
2.單足或雙足提踵 即提起腳后跟練習。練習次數可以根據自身踝關節的情況確定。可先從20次開始,每次堅持5~10秒,休息2分鐘左右,重復練習,重復3~4次。
從理論上分析,跨步轉向是最安全、更簡單的轉向方式。為了預防和減少老年人轉向時的跌倒,老年人在加強運動改善下肢肌肉力量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采用跨步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