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芬

【摘要】 目的 探討地屈孕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先兆流產的價值。方法 100例先兆流產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采用地屈孕酮進行治療, 研究組采用地屈孕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聯合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孕次、習慣性流產發生率及治療前后血清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水平和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新生兒體重。結果 兩組患者孕次、習慣性流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β-HCG、孕激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β-HCG為(8521.4±2143.4)U/L、孕激素水平為(29.5±6.2)mmol/L, 均高于對照組的(6126.8±2958.4)U/L、(26.4±5.8)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及新生兒體重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地屈孕酮聯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先兆流產治療療效肯定, 能夠提高妊娠成功率, 減少早產率、流產率。
【關鍵詞】 地屈孕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先兆流產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54
流產為妊娠不滿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 g而終止妊娠者。先兆流產是一種常見的病理妊娠, 為陰道流血, 胎膜未破, 無妊娠物排出的現象, 發生率在20%~25%之間, 約 75%發生在妊娠16 周以前。地屈孕酮用于治療內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 療效優于黃體酮激素[1]。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加快子宮蛻膜形成和胎盤生長成熟[2]。因此本文擬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先兆流產的患者, 分析地屈孕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治療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先兆流產的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27.4±3.1)歲, 平均孕周(6.7±1.3)周。對照組平均年齡(28.1±3.5)歲, 平均孕周(6.9±1.5)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①無組織物排出、陰道出血者。②患者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試驗。③子宮大小與停經周數相符。排除標準:①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宮外孕及手術治療者。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給予地屈孕酮(荷蘭Abbott Biologicals B.V., 注冊證號: H20130110)口服治療, 10 mg/次, 2次/d, 使用至陰道出血消失。
1. 2. 2 研究組給予地屈孕酮聯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 地屈孕酮服用方法同對照組,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吉林國藥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2021910), 2000 U/d, 使用至陰道出血消失。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次、習慣性流產發生率及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及新生兒體重。統計兩組治療前后血清β-HCG、孕激素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孕次、習慣性流產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孕次為(1.4±1.1)次, 對照組為(1.5±1.1)次、研究組患者習慣性流產發生率為6%(3/50), 對照組為8%(4/50), 兩組患者孕次及習慣性流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β-HCG、孕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β-HCG、孕激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β-HCG、孕激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及新生兒體重比較 研究組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及新生兒體重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 我國婦女流產率逐年上升, 先兆流產在妊娠中的發生率約為 20%, 大部分患者表現為陰道流血、腰酸腹脹等。有學者指出血液在絨毛膜與底蛻膜之間積聚, 對子宮形成機械刺激, 加速陰道流血的發生, 同時難免造成胚胎停止發育, 形成流產[3]。孕酮可以降低子宮平滑肌興奮性, 保證受精卵的著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合體滋養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 作用是維持早期妊娠黃體的生長。當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過低時, 造成孕囊難以持續生長, 不能維持繼續妊娠。
地屈孕酮是一種口服孕激素, 具有多方面維持妊娠作用, 包括:①與孕激素受體親和力強。②通過體液免疫對花生四烯酸產生抑制, 利于妊娠。③口服不良反應率低, 無雄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作用, 不會導致女胎男性化。④誘導淋巴細胞生成人孕激素誘導阻斷因子(PIBF), 抑制自然殺傷細胞(NK)活性, 有助于封閉抗體的合成[4]。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雌激素和黃體酮產生分泌促進作用, 有利于穩定胚胎、加快蛻膜形成和胎盤生長成熟。還有研究指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利于胚胎生長發育細胞因子的生成。有學者對先兆流產的孕婦進行分組, 一組接受臥床休息, 一組接受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 結果發現, 后者各臨床指標效果均優于臥床休息組[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孕次、習慣性流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β-HCG、孕激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β-HCG為(8521.4±2143.4)U/L、孕激素水平為(29.5±6.2)mmol/L, 均高于對照組的(6126.8±2958.4)U/L、(26.4±5.8)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妊娠成功率、早產率、流產率及新生兒體重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地屈孕酮聯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先兆流產治療療效肯定, 能夠提高妊娠成功率, 減少早產率、流產率。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 第 2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352-354.
[2] 王富海, 何海平, 譚月英. 地屈孕酮與黃體酮聯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先兆流產的療效觀察.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 10(4):45-47.
[3] 仲秀梅. 地屈孕酮與黃體酮治療先兆流產的療效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25):61-63.
[4] 孫佳, 高衛真. 地屈孕酮與黃體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型先兆流產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28):4833-4835.
[5] 付曉娜. 地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探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4):162-163.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