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惟華 溫琳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強迫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也是一種難治性的神經癥性障礙,該疾病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與患者的遺傳、心理、社會關系等有著一定程度的聯系,該病治愈比較困難,需要長期進行治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臨床上,針對強迫癥,多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是療效和預后均不是非常的理想,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治療效果[1-2]。本文為強迫癥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特選取帕羅西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120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強迫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并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齡在22-65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8.65±8.24)歲,病程在4-38年的范圍,平均病程為(18.32±3.45)年;觀察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齡在22-65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8.63±8.14)歲,病程在4-38年的范圍,平均病程為(18.36±3.2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帕羅西汀治療,帕羅西汀(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0533),口服治療,1次/d,首次劑量為20mg/次,然后每周增加10mg,最高劑量為50mg/次,連續治療半年。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方案上聯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帕羅西汀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認知行為療法[3]:①讓患者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想法;②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想法和行為,改善患者的思維方式;③傾聽患者的痛苦,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思維聯想和控制情緒。④認知行為訓練:緩慢的改善患者的認知障礙,改變患者內心狀況的行為技術,對部分良好的額行為進行反復性的訓練,提升良好行為的反射技術,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對情緒努力練習自控,改善強迫的念想,壓抑負面情緒,達到治療強迫癥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Yale-Brown評分、自我和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Yale-Brown評分采用Yale-Brown自評量表進行評估,內容為強迫行為、強迫思維等,總分為4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強迫癥越嚴重,反之,表示患者的強迫癥越輕;自我和諧評分采用自我和諧自評量表進行評估,內容為自我靈活性、自我與經驗不和諧、自我刻板性等,總分為17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和諧,反之,表示患者越矛盾;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述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各項指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Yale-Brown評分、自我和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Yale-Brown評分、自我和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Yale-Brown評分、自我和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好于治療前,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數據之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強迫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科病癥,其發病機制與患者的內向、敏感、多疑等因素有著一定程度的聯系,通過對患者各項指標的觀察,發現,強迫癥患者腦內的5-羥色胺功能降和含量低與強迫癥的產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4]。
強迫癥患者的心理狀況極差,極易產生強烈的強迫和反強迫的心理,這兩種極端矛盾的心理狀況,使得患者產生持久性的痛苦和焦慮,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患者受到長時間的折磨,極易形成自卑、自殺等負面情緒的傾向,因此,針對強迫癥患者,應給予重點關注[5]。根據強迫癥患者5-羥色胺功能紊亂的現象,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藥物為帕羅西汀,這種藥物能夠有效的一致5-羥色胺,降低患者神經元終端前膜上5-羥色胺受體的敏感性,提高5-羥色胺的含量,抑制NA和DA的再攝取,而且,對于其他遞質沒有大的影響,因此,治療藥物多選用帕羅西汀[6]。
在對患者使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認知行為療法,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清除的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治療的步驟,從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藥物治療的要改,因此,帕羅西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對于強迫癥患者的療效顯著,應用價值極高[7]。
綜上所述,帕羅西汀聯合認知行為療法在強迫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非常高,相比于單用帕羅西汀,聯合治療的療效更好,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連仲,秦天星,曾德志,等.小劑量氨磺必利聯合帕羅西汀治療強迫癥的臨床隨機對照雙盲研究[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6(6):333-336.
[2] 楊盛洲,湯益民,張偉娟,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認知行為治療對產后抑郁的療效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6,49(6):404-409.
[3] 陳巧平,黃裕立,何宗云,等.心理干預聯合帕羅西汀治療心臟起搏器術后伴焦慮和抑郁狀態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5(4):613-615.
[4] 李永洪,張建龍,楊建明,等.動力性心理治療合并帕羅西汀對強迫癥患者療效及防御機制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4(6):509-512.
[5] 符澤娟,謝海玲.認知行為干預療法對改善強迫癥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17-20.
[6] 梁頌游.艾司西酞普蘭和帕羅西汀改善強迫癥患者癥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89-490.
[7] 張麗霞,冀成君,范宏振,等.圖式治療合用氟伏沙明治療強迫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10):726-728.
[8] 郭慧榮;強迫癥的遺傳特性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9] 楊立忠,解昌國,潘玉鳳,樊立鳳,何穎;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療難治性強迫癥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年04期
[10] 王振,江三多,肖澤萍;強迫癥的遺傳學研究[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3年01期
[11] 白戰生,高志勤,何建忠;難治性強迫癥的治療進展[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