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駿
摘要:近年來,影視劇發展迅猛,對演員的要求逐漸增強,影視造型更是成為近些年來不斷發展的專業學科。舞臺造型為影視演員造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很多經典舞臺劇能夠成功地搬上銀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影視造型的發展更是舞臺造型的延伸和發展。
關鍵詞:影視劇 延伸 舞臺造型
中圖分類號:J815;J9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15-02
銀幕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以舞臺劇為基礎的延伸。對于一部影視劇來說這是一個進步和發展。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不僅僅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看到了社會的變遷。更細致入微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舊封建主義下的人們所經歷的苦難。
舞臺造型的發展更為影視造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影視劇的精品戰略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保障。在影視劇的造型中,設計師和導演更是將景物還原,在演員們的形象塑造上更多地展現當時的場景。這對影視造型來說不僅是一個提升,更是對舞臺造型的一種新的超越。
一、影視造型的靈活性更強,兩者都具有兼容性、完整性、統一性
舞臺造型和影視造型都具有兼容性、完整性和統一性。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舞臺造型更具有完整性,演員在規定的范圍內、短時間內塑造人物形象,從傳播學上來講,舞臺造型更具有“穿透性”。將觀眾當作舞臺表演的對象,沖擊觀眾的視野,讓觀眾接受舞臺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從影視造型的角度上來說,演員的人物形象更具有開放性,觀眾可以用一種輕松自在的心態來接受人物形象和故事發生的情節。比如,在同樣描寫抗日戰爭題材的舞臺劇《生死場》中,整場演出共分四個場合,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不同的概念。到最后和觀眾共同達到劇目的高潮。因此觀眾在狹小的舞臺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被接受的定義。我們的同胞被日本侵略者無情的屠殺。有的觀眾最后甚至對演員所扮演的日本兵起了沖突之心,甚至更有觀眾想沖上舞臺和那些受苦受難的農民扮演者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這就是在舞臺造型的范圍內觀眾被迫毫無保留的來接受舞臺的主題。再如影視劇中的一些片段中,演員的表演更貼近實際觀眾,在影視劇中,一般展示的是我們身邊的生活故事。因此,從這點來說,影視造型更具有靈活性。設計師在設計演員造型時候,很多時候會和導演溝通,導演甚至有時會征求觀眾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在某些美劇中,開播開始便成了一場大型的現場直播,觀眾們各抒己見,來決定著演員們的前途和命運,因此,造型師會根據觀眾和導演的要求來改變演員的造型形象。從這點來說,影視劇的靈活性造型更強。更能適應觀眾的要求。舞臺造型在靈活性上要稍微減弱,在舞臺狹小的范圍內我們很難看到短時間內,演員們有過多的變化。只有通過轉場或者通過用其他節目的穿插達到改變造型形象的目的。
二、舞臺造型的人物表現力強,具有完整性、獨創性
舞臺造型在規定的范圍內,在短時間內為觀眾呈現出所要表達的全部內容,演員表現力強,變化少,但是能夠清晰地表達劇目主題。我們同樣用戲劇作品對舞臺造型作出解答,比如舞臺劇《雷雨》中,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的樓內,周公館里面的這些人物們演繹著自己的命運悲劇。因此在這個舞臺造型上,設計師更多地為演員們選取了“一定終身”的人物造型,從人物開始上臺到最后的離場便全部都是這樣的造型。 比如四鳳的扮演者,從一開始便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她命運的悲劇。不僅僅是這個人物身上的悲劇,更是這個時代這個城市的悲劇。我們從四鳳的身上看到的是那些受苦受難的同胞們,在這個人物的造型上,設計師們更多的將充滿朝氣的四鳳打扮成小丫鬟的形象,美麗的外表和單純的內心,更對她最后的悲劇做了強有力的鋪墊。
再比如舞臺劇《女店主》中,老板米蘭多林娜的扮演者,從人物開始出場,設計師便為這個主人公設計成了高貴典雅的造型形象。但是在這背后卻透漏出一種質樸和不畏名利所動的性格。無論王子、商人他們利用何種招數騙取老板娘的愛情,老板娘都不為所動,而是最后選擇了與他忠實的仆人度過一生,在這個舞臺劇中,米蘭的造型很快被我們所接納。并深入人心。然而在一些演唱會或模特的走秀舞臺上,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舞臺造型的魅力所在,在這一點上影視造型是無法達到的。舞臺造型給觀眾的現場感極強,在規定范圍內所傳達的信息量雖然有限,但是能夠被觀眾們接受。觀眾們就像“靶子”一樣,在短事件內被這些情節感染到。造型師們對舞臺上演員的設計更是要求極高,尤其是在模特的走秀臺上,一般的設計師會為模特們選取更多更好的能夠表現主題的服飾。而演員的造型上,更加的有棱有角,我們臺下的觀眾,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演員們真切的演出。
三、舞臺造型與影視造型不可分割
作為造型藝術的重要分支,舞臺造型和影視造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的是不可分割的作用。同樣的人物形象無論從舞臺造型和影視造型上都可以通過設計師精巧的設計為演員們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他們不僅可以相互借鑒,更能夠在發展中求同存異。
進入21世紀,舞臺造型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期待。未來的舞臺造型正向著更加成熟、分工更加細致的方向邁進。演員的儀表形態、服裝服飾等都成了設計師們所鉆研和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舞臺造型的深入,其靈活性和獨創性將繼續增強。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不僅僅是單一的人物形象,更可以明確地感受到導演和演員們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感情。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測將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搬到舞臺上,并不是不可實現的,比如將好萊塢大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搬到舞臺上,讓他們也在舞臺上不通過特技鏡頭,不通過那些藝術加工來為我們呈現出同樣的狀態,這些都是未來舞臺造型和影視造型所要探討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步驟。我們不再單一的認為,舞臺造型只是單一的表現人物形象,而封閉的場合內所展現的故事情節單一。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舞臺的伸展性和影視技術的發展,讓他們共同融合進故事的敘事中。我們可以通過影視劇的手法和手段,在舞臺劇中展現出影視劇的效果。舞臺造型的未來前景廣闊。舞臺美術的發展前景則更加廣闊。無論是舞臺的設計,還是舞臺人物的設計上,都有十足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我們完全可以有信心的認為,今后的舞美發展將開創一個新的領域和范疇。我們能夠在同一個舞臺上,用更短的時間來觀看更好看、更富有內容的節目。
隨著影視的迅猛發展,在3D特效的影片中我們看到了更加成熟、更加富有創意的造型形象。我們通過電腦技術等將影視造型形象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我們的影視造型大膽突破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將人們設想的形象付諸在了人物身上。人們設想的場景、道具、人物形象一個個地還原到了影視銀幕上,我們不僅僅感嘆這些技術的巧妙運用,更對這些所塑造的形象記憶猶新。因此,我們設想,影視造型的未來發展將繼續前進。由于電腦攝像機的加入和融合,影視造型和舞臺造型的共同發展似乎成了一個共同的主題。
何時將銀幕搬到舞臺,又何時將舞臺還原到銀幕上,都成為我們所探討和議論的話題。我們不禁能夠設想,如果將3D合成的《變形金剛》搬上舞臺,我們能否將這些和舞臺造型藝術所結合,讓設計師們設計出屬于舞臺的表現形式。我們在影視劇中所看到的那些情節和故事,能否在某一天搬上舞臺,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都會實現。
責任編輯:楊國棟
(上接第117頁)開始獨立生活,很多問題隨之而來,不會洗衣服,不知道整理床鋪,更不用說扣子掉了該怎么縫,生活陷入無序狀態。這個時候往往會使部分新生產生懈怠的情緒,如果不適時對其加以引導,還會產生頹廢的思想。
(三)人際交流經驗少
高中期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人際交往關系相對簡單,學生交往的對象往往僅限于一個班級的同學和老師。這些人往往都是同一個地方的,具有相同的生活習慣和特質,有相同的理想目標。但是,到了大學,人際交往的范圍、對象、方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交流的范圍也不僅限于同班同學,他們會和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風俗習慣的同學打交道;交流對象也不僅限于熟悉的人之間,有時候甚至需要走進社交場合,走向社會,參與各種活動,結交和認識各種類型的人;交流方式上也變得更為積極主動。
三、“三商”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探索
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問題一直得到國內外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理論成果,主要集中在教育的內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相關的對策和意義等方面。這些理論成果的特點是具有普適性,但同時存在的不足就是不能夠因地制宜。本文立足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以學院“三商”人才培養模式為藍本,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力求從嶄新的角度給新生適應性教育提供新的途徑。
(一)“三商”人才培養模式簡介
所謂“三商”,即智商、德商、情商。“三商”人才培養模式即在培養學生時要堅持智商、德商、情商的協同教育,一個個體所具有的能量的外在表現形式即為“才”(U),人體內能是一種人與其社會屬性(比如運動、活動、
學習等)相關的能量,和物理學中的內能是一樣的,它也是個狀態函數。而這個能量的總和可以用智商(IQ)、情商(EQ)、德商(MQ)的狀態函數來表示:ψ(U) = aψ(IQ) + bψ(EQ) + cψ(MQ)。一個人要成才和成功,必須堅持“智商、情商、德商”的協同發展。
(二)“三商”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探索
1.以德商教育為目標,開展全面的生活適應性教育
新生入學后,必然會出現一定的茫然和不可適應,這主要是由于以往十幾年求學經歷和突如其來的大學學習生活環境的差異和變化。這一階段,有效地引導新生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財物,將以往單純依賴的高中生逐漸培養成獨立自主的大學生。合理引導、適時教育,并且培養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求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2.情商教育是關鍵,培養新生理想信念
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科學的成長觀、事業觀和幸福觀,培養學生增強時代感和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受挫意識。
3.智商教育是基礎,開展專業學風教育
在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會出現有些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要求轉專業或者退學復讀等情況,也有同學會錯誤地認為大學期間的學習輕松而放縱自己;也有的因為沉溺網絡等放松自己在學業上的要求。雖然這些都是個別的、偶然的情況,但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很糾正,往往會出現破窗效應,嚴重的會影響整個班級甚至是整個年級的學風。對這些學生應當及時進行引導,激發其對專業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年級的優良學風。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