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陳雯婕 丁莎 伊莉
摘要: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大一又是這個時期最為關鍵的階段,它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新起點,也是大學生人生之路的轉折點。因此,做好這個階段的學生適應性教育工作,盡量縮短學生在這個階段的過渡時間,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對未來四年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適應性教育 “三商”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117-02
寒窗苦讀十余載,終得梅花撲鼻香。同學們經歷六月的角逐,七月的焦灼,八月的等待,終于在九月來到了理想中的學府。大學里的一切對于他們都是如此的陌生和新奇,新的環境、新的同學、新的生活,這些都帶給他們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實現高中到大學的完美過渡,如何快速尋找自己在大學中的角色定位,這些都是新生適應性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生適應性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大學生的適應性是指,大學生隨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個體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維持一種良好有效的生活狀態的過程。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是指大學對新生進行的適應大學而開展的系列教育活動的統稱。大學的適應性教育包含的內容眾多,如生活適應性教育、學習適應性教育、心理適應性教育、人際關系適應性教育等,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大學新生中開展適應性教育,能幫助學生盡快地投入大學的學習,同時為學生在大學4年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開展新生適應性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要求
適時開展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將對他們大學4年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新生入學時大家都站在同一新的起跑線上,但大學4年以后,每個人的收獲卻截然不同,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規劃和定位不同。新生適應性教育對大學生尋找良好的角色定位和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是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根本要求。
(二)開展新生適應性教育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客觀要求
由于生活習慣的不同和學習模式的改變,很多新生來到大學后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的淡化、自主學習能力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缺失、人際交往經驗的不足、情感心理調節的弱化、團隊合作觀念的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在合理的時間內得不到解決,就會給校園的安全穩定工作埋下隱患。學生的安全穩定一直是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只有具備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才能使各項學生工作開展得有序順暢。因此,開展新生適應性教育,對新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咨詢、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和生活學習引導,幫助新生盡快完成角色轉變,找到自己在大學里的定位,這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客觀要求。
(三)開展新生適應性教育是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是我們學生工作的一項基本準則,也是“以學生為本”思想的最好詮釋,更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具體內化。大學新生剛入校對一切都充滿了陌生和好奇,然而這些從小在父母掌心中呵護長大的孩子在遇到新的環境時又會顯得無所適從,此時他們會表現出迷茫和不知所措。如果這個階段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轉變,甚至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發展。此時,應把新生的適應性工作擺在首位,對新生進行必要的生活、學習、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指導,認真傾聽新生的困惑和訴求,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切實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高校輔導員開展新生適應新教育工作正是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新生入學適應期的不良表現
(一)自主學習精神缺乏
幾十年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高校新生剛入學時往往沿襲高中時期的學習模式,主要以老師的灌輸教學和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教師在講授知識時,針對性強,同時對學習的內容、時間、要求等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性比較差,依賴性較強。到了大學,傳統的被動式學習模式被迫轉為學生自主的學習模式。每次課堂覆蓋的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強,同時教師在教授時也相對抽象且進度快。但卻缺少了高中時期的題海戰術和定期測試;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自由支配時間增多,學習壓力卻相對而言減弱。這個時候,大學新生呈現出學習上的不適宜,學習自控力減弱,學習主動性變差,很多同學會變得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空余時間,學習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同時,因為沒有了高考指揮棒的引導,很多學生會失去學習動力,出現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學習的迷茫期。
(二)獨立生活能力差
現在入學的新生大部分是“95”后,從小父母長輩就溺愛,生活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極差。這些學生一旦進入大學,脫離父母的監管和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