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英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臨床上婦產科感染性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困擾。研究與實踐證實,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為多因素造成的結果。一般情況下,是女性生殖道內微生物過度生長引起的,也與患者的個人衛生習慣、外傷、性交、抵抗力低下、手術以及其他因素有關[1]。在基層醫院,因診療條件較差,消毒措施不理想,操作不規范等因素,均會增加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2]。本次研究中,以對基層醫院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療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我院婦產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間婦產科感染性疾病患者98例,年齡在21-56歲之間,平均(26.2±11.3)歲。98例患者中,婦科感染性疾病者68例,產科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接受藥物治療者32例,接受手術治療者66例。患者病情符合診斷標準[3],且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研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所制定的相關規定的要求。
1.2 方法
診斷:對患者局部或者是全身性發熱情況進行監測,若是患者呈現出局部性感染,則應該通過仔細的觀察,對局部是否有紅腫熱痛等病理學變化現象產生進行判斷,如果為全身性感染,則大部分患者會有全身發熱等一場癥狀出現,此時患者的體溫水平會呈現持續性異常升高狀態,造成腹痛癥狀的出現,經血常規檢查可以對感染病變發生的具體原因、感染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
治療:首先應該科學的方式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找到感染源,確定感染病灶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在進行充分的視診和觸診之后,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X線、CT掃描、B超、心電圖等相關輔助設備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對所發現的感染源進行嚴格的控制,針對發生膿腫性感染和局灶性感染的患者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實施引流治療,對于一些由于感染所導致發生壞死的組織,應該及時進行清除,可疑感染的植入物也應該及時進行清除,微生物污染源同樣應該進行嚴格、系統的控制,從而充分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遠離感染源。對患者在感染發生的早期階段適當應用抗生素,對感染進行有效控制。針對感染程度嚴重,單純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者,可增加機體抗過敏內毒素,抑制過敏反應、抑制炎癥反應,抗休克作用,對腦水腫狀態應該進行積極的治療和糾正,對感染性休克、高鈉血癥、中毒性休克綜合征、低蛋白血癥等相關并發癥還需要進行積極有效的預防。
2.結果
完全治愈41例,好轉26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7.76%。
3.討論
對于目前我國的一些基層醫院而言,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有可能是單因素作用的結果,也有可能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工。具體分析可知,基層醫院布局不合理等情況顯著,包括產前區、病理區、產后區等劃分不是十分明確,從而造成三個區域集中處在一個通道內,產婦、婦科患者會出現交叉感染情況[4]。又因患者的陪護相對較多,探視人員也較多,室內空氣不夠清潔,從而導致病房空氣污濁不堪。環境以及衛生狀況不佳的病房,對于患者床單終末消毒呈現被忽視,增加了交叉感染發生率。針對多次重復應用的醫療器械,缺乏集中統一消毒滅菌的情況,無菌操作理念也相對缺乏。并且,醫護工作者對無菌觀念意識淡薄,在治療以及護理工作中,未對患者實施徹底清潔、消毒,術前未做好沐浴更衣、皮膚清潔、外陰清潔等工作邊進入到產房接受手術之力啊,增加了產婦潛在病菌感染的風險[5]。
本次研究中,以對基層醫院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療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為目的,對我院婦產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本組9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41例,好轉26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7.76%。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6]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在基層醫院中,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對醫務工作者無菌意識進行強化,有效降低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體會到,基層醫院應健全以下措施,以控制感染性疾病的發生:①完善醫院感染管理方案,實施必要的消毒隔離制度、醫護工作者職業暴露防護制度、預防感染應急預案等制度;②明確劃分相對獨立區,對無菌區、污染區以及清潔區應做好劃分工作,并做好標記;③做好消毒隔離管理,所有醫護工作者均應完成洗手、更衣、帶帽、戴口罩等環節后,才可以進入到手術室。針對無菌操作更應嚴格遵守。總而言之,基層醫院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預防、治療應采取院內預防感染手段,依據醫院設備、環境等進行改造。針對前來就醫的患者,應積極采取有效隔離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并且,若是有必要,可對患者展開足量敏感性抗生素注射,預防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曉華,陸燕紅.基層醫院剖宮產婦364例院內感染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2,19(8):833-834.
[2]于春玲.基層醫院出生缺陷檢測及相關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33(7):412-414.
[3]黃雪剛.基層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臨床實習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中國衛生產業,2016,20:129-131.
[4]楊英.基層醫院婦產科感染性疾病的診治[J].中國保健營養,2013,6(03):113.
[5]徐燦,劉淼,韓曉云,韓道旭.婦產科患者感染性疾病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診斷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12:282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