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梅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引言:產后康復治療借助低頻脈沖刺激人體特定部位,有效調節人體內環境與局部物理作用,提高產婦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引入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觀察與對比產后護理配合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的作用,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產科收治的286患者為對象,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有115例自然分娩,其余均為剖宮產,同時以我院隨機選擇108例分娩產婦為對照組,觀察其自然恢復過程。患者納入標準為:年齡處于21-38歲間;均為初產且為單胎,產程正常且不存在嚴重產科并發癥;并無全身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產后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以此為基礎配合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比患者治療前后差異。
使用治療儀時,將電極片置于人體特定部位開展低頻脈沖刺激,每次治療0.5h,強度(120-248)間,根據患者體制選擇合適的治療強度,2次/d,連續治療6次上,促進產后排尿每次治療40min時間。
1.3 觀察指標:催乳常規治療、乳汁分泌少、乳腺管不同等。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x?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催乳效果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催乳效果如表1所示。兩組催乳效果差異顯著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且P<0.05。
2.2 乳汁分泌問題實驗組產婦治療前有41例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經過治療后乳汁量均達到正常水平。其中38例以此治療有效,區域3例二次治療后達到正常水平;實驗組62例,治療前乳房淤塊不易吸出,治療后減少淤塊,所有患者三次治療后均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100%。
2.3 子宮復舊效果對比產后1d內治療2次,兩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4 產后恢復治療效果對比具體如表3所示。
3.結論
現階段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傳統的膳食結構與營養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實際中部分孕婦孕期攝入過量的動物性組織,加上身體活動頻率降低、活動強度不斷減弱,這就造成孕期營養過剩造成體重增長過快,影響胎兒健康。產婦分娩中會剖宮產手術頻率不斷提高,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工作。
影響產婦乳汁分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產婦精神狀態、睡眠狀態及營養程度。產程及分娩過程大量消耗體能,加上患者手術創傷,早期是否充分母乳喂養等都會造成功能性失調,直接影響產婦術后恢復,進而影響分泌乳汁。護理人員應該做好相關指導:(1)心理護理要點。向產婦與家屬講解剖宮產手術、用藥及護理要點,解決產婦不安情緒;(2)母乳喂養宣教。借助宣傳片、宣傳視頻等方式,或者醫護人員直接向產婦講解,了解母乳喂養的好處;(3)引導正確授乳姿勢。術后1d產婦即可采取懷抱式授乳姿勢,減少壓迫切口產生的疼痛,加快切口恢復;如果切口疼痛難忍,可以服用適量鎮痛藥物;(4)調整飲食。產后第1餐選擇易消化、營養的流質類事物,常見的有藕粉、蛋花湯等。產后2-7d內不能攝入過多油膩事物,主食選擇面條、蛋湯及米粥等。一周后逐漸攝入豬肉、雞肉等保證充足乳量。少食多餐。(5)指導產婦及時排空乳汁,避免腺體細胞被乳汁壓迫影響分泌。此外配合低頻脈沖電刺激法可以使得產婦乳房產生旋轉作用,相當于嬰兒吸允作用,促進分泌泌乳素與催產素,實現改善微循環、通暢乳腺管,強化乳汁分泌,降低奶脹發生概率,治療結果差異性顯著。
母乳中蘊含著豐富營養成分與免疫物質,不但可以提供嬰兒機體所需能量,還可以提高新生兒免疫力,降低患病幾率。同時母乳喂養可以引起子宮收縮,降低術后出血量,避免引發并發癥。產后產婦子宮收縮變小、宮底下降稱為子宮復舊。子宮復舊不良很容易引導產后出血,利用治療儀后有效消除盆腔淤血,促進子宮收縮,排除惡露,縮短子宮復舊所需時間。
本研究中有機結合治療與物理康復,對產婦進行床邊無創、無副作用的早期物理治療,可以加快產婦產后康復效果,增加產婦乳汁分泌量,促進母乳喂養,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姜蕾,顏春榮.影響產后康復理療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08):45-47.
[2]高玉晶.產后康復按摩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5(24):12.
[3]蒲鳳萍.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的應用效果及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22):92.
[4]牛福珍.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治療產婦622例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5(07):40.
[5]楊美春,方剛,劉卓,李剛.婦女產后康復的壯醫認識[J].中國社區醫師.2014(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