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
案例背景:本文通過作者在英語課堂上發生的一件事——學生之間因為開風扇引發的爭吵,啟發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的理念對恰當地處理突發事件和處理融洽師生關系的需要。同時反思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機智的運用,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案例描述:
2016年6月份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去六年(1)班上英語課,一開始我全情投入地上課,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課,踴躍地回答問題。就在這時突然從講臺的左邊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原來是譚佳和楊幼麟這對活寶(這對同學從一年級開始就鬧矛盾,一見面就掐)因為開風扇的事吵起來了。剛開始我也想發火了,因為到了期末總復習,課時緊、內容多,加上天氣炎熱,那是一個焦慮呀。可是轉念一想,這倆人都是好強的,可不能火上澆油,先平復了一下情緒,問問情況吧,原來是一位要開風扇,一位要關風扇(那天有位女同學張裕琳感冒發燒,不宜開風扇),借此機會我先表揚了譚佳有愛心,然后再對全班同學說:“幼麟同學可能不知道這位女同學生病了,老師相信你也是關心同學的,對吧?
(給他一個臺階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幼麟爽快地說“老師那我不開風扇了,熱就熱點吧!”原本以為圓滿解決問題了,可以接著上課,只聽幼麟說:“那邊還有一個風扇在轉”一看原來是對著講臺的那把,譚佳馬上接嘴說“那是老師辛苦,對著講臺的”,眼見兩位又要斗嘴,我一個健步過去直接把風扇關了,邊走邊說:“關心愛護學生是應該的,老師今天同你們一起免費“蒸桑拿了”孩子們發出了陣陣笑聲,接下來的課可順利好上了。
案例反思:以上的教學案例讓我想了許多,教師這個職業需要并且要求教師能夠對情感進行自我管理——至少不能極端地表現情感。作為教師我們總是想改變學生,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學生們不喜歡這樣,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喜好。甘地說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先改變自己”,我們也得從改變自己開始。下面說出幾點,與大家分享,做一名高情商的老師。
首先,控制情緒,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保留孩子的自尊。
一個教師,他/她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就會培養孩子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幸福指數上升。在沖動之下,往往就會口不擇言,這就是所謂的失態。它在學生面前造成的殺傷力卻是難以形容的。所以,一個擁有很強心理素質的老師,是不會在比他更為弱小的學生面前發怒或者發飆的,因為他知道,這根本不起作用,甚至還會起反面作用。一顆幼苗,需要雨露,但你卻給它狂風暴雨,它只會夭折;若你給它和風細雨,它就會茁壯成長,最終會成為它所能成為的有用之才。所以,作為一個老師,面對信任他/她的學生,他/她會自覺地把負面的情緒收起來,盡量用平緩的語氣來說話,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用平和的心態來做事。春雨潤物細無聲,這種精神是會傳承的,它也正是教育的力量。
其次,了解孩子的特性,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平臺。比如根據孩子的特性(有些孩子愛說話,多嘴)在班上開展“PK臺”活動(背誦,雙課課文限時讀,課堂紀律等方面)或者培養他們“爭當英語優秀領讀員”,既發揮了他們的特長激發了自豪感,又鍛煉到孩子們的管理能力,這樣慢慢地對孩子們自信心的建立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實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一個美麗溫馨 、 無邊無際的花園 ,里面盛開著真誠、善良的花朵。
最后,要有一顆寬容的心,適當“示弱”,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寬容是一種無私的愛,很多時候,老師們都太過于精細,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也許是一種職業病吧。一看到孩子們有什么問題,特別是紀律問題和孩子們的糾紛問題,通常都是“噌”的一聲跳出來,或苦口婆心,或聲色俱厲,弄得自己神情緊張,心力交瘁哦。其實,做一個“輕松偷懶”的老師并不難,有時候,面對孩子們的失誤,只要不是原則問題,老師們不必耿耿于懷,不妨適當“裝傻,示弱”,給孩子們一個自我修復的廣闊空間。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