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輝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慢性充血性心衰主要包含心功能障礙、肺循環以及體循環充血等臨床癥狀,患者多存在神經一體液轉變的問題。慢性充血性心衰的臨床癥狀發生率較高,且隨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文章將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雙盲法納入試驗組與參照組(n=45)。兩組患者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衰的臨床診斷標準,男女比例均為25:20,年齡在36歲到76歲之間,中位數為(55.91±4.12)歲。組間各項數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為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抗心衰治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利尿劑治療,洋地黃強心治療,硝酸酯類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抗心衰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卡維地洛治療,初期劑量為2.5mg/次,2次/d。在患者耐受性良好的情況下,可以轉變為每兩周劑量增加5mg/d,劑量目標值為25mg/d。連續治療6個月。
1.3 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顯效即為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改善幅度高于2級;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好轉,心功能改善幅度為1級;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實施各項資料的對比與計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參照組與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詳見表1
2.2 參照組與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參照組患者2例出現不良反應,試驗組患者1例出現不良反應,組間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因為各類原因所引起的疾病,屬于各種心臟類疾病的最終階段。根據余洋[1]等研究報道中指出,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癥狀的發生,與患者的間質纖維化、細胞因子以及細胞凋亡等密切相關。
針對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而言,臨床治療中多采用利尿、強心、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實施臨床治療[2]。其中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通常作為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常用治療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預防患者發生猝死。
卡維地洛為第三代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同時具有α1受體阻滯劑作用。卡維地洛能夠有效抑制兒茶酚胺,發揮臨床治療的積極影響[3]。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卡維地洛治療,能夠降低患者心率和室壁張力,減輕氧耗量,增加心肌能量儲備,對患者臨床癥狀的快速改善能夠產生重要影響[4]。同時,卡維地洛能夠在保證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的基礎上,預防患者治療期間其他不良反應的患者,一些患者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頭暈、乏力、胃腸道反應等不良癥狀,但是能夠快速緩解,臨床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價值比較突出。
基于本次臨床治療研究結果來看,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參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差異對比證實了卡維地洛的臨床應用價值,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同時,參照組患者2例出現不良反應,試驗組患者1例出現不良反應,組間差異對比表明卡維地洛聯合治療的方式下,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用藥治療的安全度較高。本次臨床治療結果與王劍[5]等參考文獻研究結果相同,在未來的實驗研究中,還將拓展研究的時間與研究的患者數量,保證臨床研究的效果。
綜合上述觀點,卡維地洛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療中應用的價值突出,能夠在積極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基礎上,保證患者用藥治療的安全性,建議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余洋.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02(13):50-51.
[2]雷芳.卡維地洛與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比較[J].現代醫藥衛生,2014,14(23):2107-2108.
[3]樊曉洋.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19:48-49.
[4]張春華.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及安全性[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05(15):599-601.
[5]王劍.卡維地洛和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1,14(2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