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標
【中圖分類號】R57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2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一種炎癥侵入結腸粘膜而引起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常發于左半結腸,隨后蔓延至結腸近端甚至全結腸。該病的發病原因主要為免疫力異常、感染、精神以及環境和遺傳因素等,該病在發病時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有效的治療方式是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方式為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但是常規的西藥治療效果不是特別理想,隨著醫學不斷的發展,臨床中發現中醫治療該疾病的效果較為理想,因此為了研究中藥分期序貫治療中輕度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特選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治療方式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29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3.12±5.7)歲,病程15天~4年,平均病程(1.62±0.64)年,對照組29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31~71歲,平均年齡(54.22±6.1)歲,病程20天~5年,平均病程(1.87±0.82)年,經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其主要的要為美沙里嗪腸溶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藥量進行調整。同時服用柳氮磺吡啶,每次1g,每日4次;研究組,本組患者采用中藥分期序貫治療,主要分為兩個療程,第一療程主要以清腸為主,其藥方為黃岑、槐花、當歸、制半夏、白頭翁、萊菔子、木香、柴胡、白芍、枳殼、甘草、黃連、地榆等。起效后,對本組患者在實施第二療程治療,序貫治療,其主要的治療方向為化濕祛瘀,其主要的治療藥物為四君子湯,藥方為黃芪、茯苓、白術、黨參等,針對于腹痛較為明顯的患者,可加入砂仁、元胡、救必應;(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針對于泄瀉比較嚴重的患者可加入番石榴葉;針對于納差的患者,可加入麥芽、雞內金、布渣葉等藥物;而腹瀉嚴重的患者,可加入赤石脂,補骨脂。將以上藥方水煎服,中每天一劑,每劑分早晚二次服用[2]。
在治療期間,患者禁止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少吃不消化食物,禁止吃蘿卜,少和茶。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判定標準[3]
顯效:患者的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基本消失,排便正常,腸鏡及結腸鏡檢查腸黏膜病變基本恢復正常;
有效:患者的腹痛、腹瀉、便血等癥狀有所改善,排便偶爾異常,腸鏡及結腸鏡檢查腸黏膜病變有所好轉;
無效:結腸鏡檢查及腸鏡檢查發現腸黏膜病變無好轉,患者上述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6%,對比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4%,明顯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9%,對比兩組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臨床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屬于炎癥性腸病,臨床特點表現為病程連續性,容易發生復發,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的會引發癌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脹、腹瀉、腹痛,便有血膿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目前臨床西醫主要采用采用藥物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等,但是患者經治療后易復發,臨床效果一般[4]。隨著祖國醫學在臨床的廣泛運用,中醫對結腸炎患者的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從中醫角度講,潰瘍性結腸的發病與外邪入侵、情志失調等具有一定的關系。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般為反復治愈不好,病情遷延的患者,主要與患者的脾臟無力運化導致水谷精微運行不暢,集于下焦,腎陽虛無力鼓動、蒸騰,導致精氣不行,大便溏泄,少腹隱痛,得溫痛減,脈沉遲而細。治療以暖脾溫腎、固腸止瀉為主,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四神丸等。
本次采用的為中藥分期序貫治療,在活動期,也就是第一療程,主要以清腸化濕為主,在以上藥物中,白術、茯苓具有養血、補腎益氣,同時可以清熱祛濕;柴胡,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枳殼具有溫補脾胃的作用。以上諸藥合用在臨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以起到溫補脾腎、澀腸止瀉、止血生肌的作用。而在第二療程,采用中醫辯證治療,主要以四君子湯為基礎藥方,此階段的治療直達患者的病灶,藥性較為溫和,改善血液循環,通經絡,加快潰瘍的修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有效率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6%,對比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4%,明顯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9%,對比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輕度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運用中藥分期序貫治療的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洪,張聲生,王垂杰,等. 中藥分期序貫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 7) : 1 788- 1 791.
[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 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 草案)[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1,19( 1) : 61 - 65.
[3] 張燕梅. 中醫序貫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29( 8) : 103 - 104.
[4] 張茂愛 . 中醫多法聯用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 J ] .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11):2079—2080.
[5] 王治英 . 中醫多法聯用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36 例的臨床觀察及辨證施護[ J ] . 青 海醫藥雜志,2014,44 (7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