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隨著互聯網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社會整體信息化進程加劇,促使著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隨之而來的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模式與管理工作方式的轉變。舊有的管理模式與流程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形式與環境。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因為面對的管理對象的群體屬性,性格特征以及思維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仍然慣性的沿用以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根本無法實現我們的管理目的,達到管理育人的更高層次。
高職院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管理人員,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在信息環境下,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能力和水平體現在對于信息工具的理解和應用,體現在在復雜網絡環境中,管理者能夠確立自身的權威性,引導大學生逐步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信息化時代,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將大量文字、語言、圖形、圖像、知識、文化、思想等精神財富數字化并存儲在網絡上,通過網絡快速共享傳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群里意識不斷增強,他們獲得知識信息的途徑增多,他們富有懷疑和挑戰精神,不拘泥于傳統規則,權威,他們更傾向于相信自己所聽、所看、所學、所思、所想。因此管理者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海量的信息在網絡的世界里高速傳播共享,然而這些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別地一味吸收,片面相信,那么對信息獲取者來說可謂是精神災難。然而現實是我們的高職院校大學生缺乏信息甄別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他們會從大量失真的歪曲的信息表象中推導出或者謬誤或者危險的思想觀念,并以之構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由于網絡世界的虛擬特性,大量的消極情緒會宣泄其中,人們在現實世界中被壓抑的陰暗面會毫無顧忌地在這虛擬世界放大呈現,而這些消極情緒和陰暗觀念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正在構建形成階段的大學生來說是心靈劇毒。
信息時代給大學生帶來的沖擊還不僅限于此。虛擬的網絡世界在逐步異化大學生的人格行為和人際關系。在錯綜復雜的網絡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感情日益淡漠,缺乏責任,不少大學生日漸沉迷于網絡導致現實人際交往減少,人際關系淡化,甚至出現自我封閉心理,開始逃避現實,只追逐網絡世界中虛幻的精神滿足感。長時間的網絡沉迷行為,不但導致學業的退步,甚至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此外,大學生“網戀”現象不在少數,部分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投入了真摯的感情,而由于網絡的不確定性和虛擬性,這樣的感情投入收獲往往不是美好的愛情,反而是欺騙與挫折,甚至有學生因此走上了輕生的不歸之路。
面對這樣的網絡時代,面對信息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改革傳統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
信息環境下,傳統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已經“疲軟”,越來越不適用于網絡時代的學生管理任務和需要。改革傳統學生工作管理運行模式勢在必行。
為了應對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挑戰,2012年9月,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承擔起山東省高校工委專制輔導員與兼職輔導員結合,輔導員與班主任結合“兩結合”試點工作。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及師資隊伍現狀,對于“兩結合”的學生管理機制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與實踐,通過幾年的試點運行,取得了明顯效果,奠定了全員育人的格局,成果卓著。
“兩結合”試點工作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管理工作隊伍,將專業教師引入了學生管理工作,由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與原本管理體系中輔導員協調合作,班主任與輔導員明確職責,通力合作,共同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班集體建設,行為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日常管理服務等,而班主任則主要負責班風學風建設、學業指導和專業認知、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等;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注意配合,發揮“1+1>2”的作用。“兩結合”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試點與改革,豐富了學工管理隊伍,立體了管理層次,優化了管理組織形態,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奠定了學院全院育人的基本格局,成效顯著。
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效能
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學生管理工作,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擺脫過去工作中依賴紙和筆規劃管理,依靠嘴和腿應變執行的狀態。
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實踐中,信息化技術手段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召開主題班會或者個別輔導談話的形式來進行。而這樣的形式與手段,對于成長在網絡時代,十分具有否定精神和強烈自我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來說效果低微,甚至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起到反作用。在信息環境下,我們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包裝”好生硬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引導他們深入學習。比如制作精美而吸引人的PPT,共享在學生的QQ群里或者其他網絡空間里;查找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的資料,分享鏈接給學生;組織班委利用手機拍攝微視頻,發布到學習平臺等等。
建設綜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能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學生信息管理平臺能大規模存儲學生信息,并按照統一標準處理數據,完成諸如數據統計分析、快速查詢檢索、實時數據監控、數據平臺資源共享等功能,優化了管理結構,規范了管理行為,提升了管理效能。比如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整合了全院所有在校學生學籍信息,快捷高效的實現了學籍信息的科學管理;定崗實習管理系統,實現了學校對于校外實習實訓的遠程控制和管理,讓在校外實習的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導師聯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各個平臺系統的協作,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令學生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也能為高職院校領導層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隨著互聯網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正面臨巨大的挑戰。面對信息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我們要改革傳統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強化信息意識,強調信息手段應用,建設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平臺,利用信息環境下先進技術,優化管理結構,規范管理行為,提升管理效能,探索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