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菜莖象甲又稱為油菜象鼻蟲,是甘肅省臨夏縣油菜主要蟲害,在臨夏縣普遍發生,極大的影響了地區油菜種植產業的發展。最近幾年,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油菜莖象甲的發生時間有提前發生的趨勢,并且成蟲具有假死和墜落的習慣,幼蟲和卵主要潛伏在莖稈中危害,很難及時發現,再加上該種蟲害受氣候影響嚴重,地區間害蟲發生呈現較大的差異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油菜莖象甲的發生和防治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油菜莖象甲 發生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80-01
臨夏縣冬長夏短,雨量相對較多,底子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農作物種植結構不夠合理。最近幾年,地區積極對農民種植結構進行積極引導,農民逐漸品嘗到油菜這一經濟作物的經濟效益,發現油菜在和本地區具有的良好適應性,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效益逐年提升,農業種植結構趨向經濟效益化。隨著地區油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油菜莖象甲發生也呈現加重趨勢,需要我們深刻分析害蟲的發病規律,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防治。
1 發生規律
油菜莖象甲在甘肅省臨夏縣一年只發生一代,成蟲在寄主田5cm深的土壤中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成蟲陸續出土活動,早春成蟲壽命一般在25天左右,一開始在油菜或者十字花科植物的心葉附近啃食,不久后開始大規模交配,每天上午9~11點和下午16~18點是交配的高峰期,交配一周內雌蟲將蟲卵產于油菜主莖上,有少數產于葉柄之間。油菜抽薹期所產生蟲卵孵化后進入油菜莖稈內,導致葉柄受到刺激開裂。油菜莖象甲產卵危害期主要和油菜返青抽薹期一致。幼蟲期一般為25~35天,分為三個齡期,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為幼蟲危害關鍵期[1]。4月中旬到五月中下旬成熟幼蟲從莖稈中鉆出,進入地表3~6cm深的位置化蛹,化蛹期為20天左右,5下旬到6月初成蟲。油菜莖象甲成蟲之后可以繼續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當氣溫升高到28度左右成蟲入土越夏,部分成蟲到秋季油菜幼苗期出土危害油菜幼苗,11月上旬氣溫下降下后入土越冬[2]。還有一部分成蟲越夏后到第二年春天才會出土。
2 生活習性
油菜莖象甲晝夜都可以在田間危害油菜,并且具有假死性,遇到大風、觸動縮成一團,滾落下地裝死不動。在無風氣溫為15~20度的11~16點活動最為活躍。氣溫超過24度以上,成蟲就會潛入地下或者陰涼處越夏。成蟲具有很好的飛翔能力,飛程可達10m以上。幼蟲主要啃食油菜的莖髓,成蟲主要危害油菜的葉片、花序和幼嫩莖稈。
3 危害特點
油菜莖象甲主要以幼蟲侵入到油菜莖稈中啃食油菜莖髓造成油菜莖稈空洞。越冬成出土活動時間不一致,持續時間較長。成蟲在油菜上產卵以及卵在孵化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刺激油菜植株,使得受危害組織膨脹,頸部腫大,扭曲變形,最后導致莖稈崩裂,被危害的油菜遇到大風和雨水侵襲后很容易出現倒伏。受危害植株生長緩慢,植株高度明顯受到影響。被嚴重危害的地塊油菜分枝短小,正常開花授粉受到影響,植株結莢少,嚴重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長,被危害的以下部分產生大量叢生分枝。受危害油菜植株常常出現早衰,籽粒生長發育停止,癟粒數量增加,油菜產量和含油量嚴重下降。最近幾年的實際防治經驗發現,甘藍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受危害更為嚴重,芥菜型油菜受危害較輕,制種田母本油菜受危害程度比父本油菜危害程度更為嚴重。田間水分和養分供給充足,油菜抽薹期較早,生長旺盛,春季進行灌溉的油菜田危害較輕,干旱地塊常常危害較為嚴重。油菜田間十字花科類作物如野生油菜、播娘蒿、芥菜等寄生場所較多油菜田危害較為嚴重,同一個地區播種時間不同、抗旱防凍能力不同受危害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4 防治
4.1 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加強監測,防控預警到點。根據職責落實各級負責人員,采取劃片管理模式,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的責任制,責任明確到人,層層抓好落實。根據“政府主導,屬地負責,聯防聯控”原則,做好監控預警,將測報預警制度落實到點,確保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因地制宜,準確把握當前病蟲害發生規律,及時組織種植戶開展藥物防治;其次,做好農業防治工作。培育冬前壯苗,做好春季管理工作,促進油菜春季快速生長,縮短成蟲在幼嫩莖稈產卵的時間。春假油菜進入抽薹期之后要結合田間墑情及時灌溉,讓部門在土壤中越冬的成蟲在泥漿中被淹死,降低田間蟲口基數。同時還要制定科學的輪作制度,盡量避免油菜連續在同一個地塊種植,采用油菜和禾本科作物連作模式,減少田間害蟲危害頻率,同時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還要強化中耕除草,徹底清除田間的十字花科雜草,減少害蟲寄生場所,杜絕和控制蟲源,從而促進油菜健康生長。
4.2 做好藥物防治工作
防治油菜莖象甲必須抓住成蟲未產卵前,做好莖象甲成蟲的防治。首先,播前土壤藥劑處理。莖象甲成蟲大多在地面5~15厘米耕層越冬越夏,油菜播前,畝用3%毒死蜱顆粒劑5斤,拌干細土40~50斤混勻,結合播前整地深耕耙耱施入,既能有效毒殺莖象甲成蟲,也能兼治其它地下害蟲;其次,冬前和早春苗期可選用20%丁硫克百威1500倍、48%樂斯本2000倍液噴霧防治,必要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2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進行防治;再次,藥劑涂莖。春季抽薹后,見到莖稈上出現初期被害狀時,可用1:3吡蟲啉與雞蛋清緩釋涂莖劑,涂于被害處下方,效果較好;最后,冬前和早春苗期,利用其成蟲假死性,仔細檢查菜心、葉腋處和土面,人工捕捉成蟲。
參考文獻
[1]陜西油菜莖象甲的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 李永紅,李建廠,田建華,任軍榮,李殿榮. 陜西農業科學. 2009(03)
[2]天水市麥積區油菜莖象甲的發生與防治[J]. 常瑞奇,趙樞,徐忠學,趙春明,劉瑜. 甘肅農業科技. 2007(02)
作者簡介:徐俊芬:女,1979年11月3日出生,單位:臨夏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