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腦卒中是一種突發性的顱內血管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很容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如果沒有給予患者以有效及時的治療,患者就很容易出現危險。腦卒中發生時伴隨著患者出現眼歪嘴斜以及語言困難等臨床癥狀,同時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容易對患者的機體營養水平造成影響。因此在治療腦卒中時需要給予有效的營養支持,通過合理科學的臨床護理提高腦卒中治療的效果。現階段很多醫院仍采用腸外營養支持,而經過臨床應用中發現腸內營養支持的效果要優于腸外營養支持方法,可以進行相應的推廣。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患有腦卒中的患者15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其中兩組患者各75例患者,對照組中的患者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33例,患者的年齡在41歲到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15±3.27)歲;試驗組中的患者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4例,患者的年齡在43歲到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46±4.12)歲。進行實驗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現相關肝臟功能障礙的問題,沒有相關營養性疾病。患者數據中存在的差異性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以及試驗組兩組患者以常規的治療方法,對患者腦內的血液循環情況進行改善,有效控制患者的顱內壓情況。試驗組中采用場內營養支持方法為患者提供相關營養。通過留置鼻胃管進入患者的胃內,根據患者的情況均速的滴入營養液,滴速為50毫升每小時,首次劑量為300到500毫升。后續治療中持續增加500毫升直至全量,在滴注過程中每四小時對胃管進行抽吸,當胃液抽取出200毫升以上之時2小時內不應該再進行灌注。同時給予患者以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患者情況進行實時的記錄和監控,通過相關干預手段改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照組中則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方法,結合患者情況進行靜脈輸注。
1.3 統計學分析方法:本文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中存在的差異性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試驗組中患者的相關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治療的整體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也好過對照組。
3.討論
本文通過對15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進行分析,對其各項指標情況進行分析和監控,我們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更為有效的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患者的吸收情況也優于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方法的吸收情況。在治療過程中予以有效的臨床護理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對相關不良反應進行控制和預防,防止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消極的影響。腦卒中的發生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生命威脅,如果沒有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很可能耽誤病情,給治療帶來困難。
在治療腦卒中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患者機體的營養情況,幫助患者通過一定的營養支持來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同時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手段也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在現階段治療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應該予以一定的普及和推廣,提高腦卒中的治療有效率。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在治療中要盡可能的提高治療有效率,通過合理有效的護理來提高治療的合理性。同時在治療和護理中應該結合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方案,盡可能的降低相關費用,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在治療中應該及時有效的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調整患者的顱內壓,防止病情的再度惡化。通過臨床研究和相關研究分析中我們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和臨床護理對治療腦卒中有著較好的效果,可以進行相應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笑媚.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及臨床護理治療腦卒中效果研究.中國藥業. 2017
[2]段太蓉.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體會.四川醫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