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 生活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新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即數學教學要生活化。那么如何加強數學教學生活化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數學來源于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我在教學“線段”時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總結成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又如在教學“單價€資?總價”時,可出示學生熟知的日常小商店購物情景,然后出示問題:“魚皮花生每袋5角,小明同學買3袋要付多少錢?”買零食對學生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大家都愿意列式回答。買完幾種物品之后,出示商店里物品上的標簽,問這表示什么意思?用數學術語怎樣說?這樣,學生就在具體生活情景中激活了思維,拉近了與數學的距離,從而產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愿望。
2探究生活問題,讓生活數學化
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生活數學化。如我們可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形式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利用已學過的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的知識,美術知識、語言知識、生產常識對長方體和它的表面進行探究。以此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并通過小組合作自我解決問題,提高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3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新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設條件和機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結合所學的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來達到此目的。如學完“年月日”的知識后,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制作某一年的月歷或年歷;學完“24時計時法”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個“周日活動安排表”,并計算出一天一共活動了多長時間,或為附近的商店、小超市、郵局、小賣店、菜市場等部門設計營業時間,并說明這樣設計的理由。諸如此類的案例數不勝數,都可以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并使這種意識深入到思維深處。
4應用生活現實,讓數學生活化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在他的《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中闡明: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應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并通過應用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應用于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圓錐》后,引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沙堆、稻谷堆的體積和重量;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后,引導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并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了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學習《比和比例》后,讓學生測量、繪制學校平面圖、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圖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時的數學課能否體現,又該怎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呢?筆者認為,對課本例(習)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好辦法。以“工程問題”為例,在例題教學并進行了適量的鞏固練習后,我設計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小玉星期天進城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通過對該題的解答,既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回歸生活學數學,既使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現,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并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