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曦嬈++孫思瑤++劉僑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尤其伴隨著支付寶、微信等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收費政策的實施,銀行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我們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這種競爭和合作并存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根據所得數據建立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模型,以詳細分析這種現象所帶來的影響,最終得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第三方平臺;商業銀行;跨行轉賬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模式
當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模式有以下兩種:1.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交易雙方的交易過程中托管交易資金,作為信用中介方,在買方確認所購的買商品到手并且驗明商品無誤后,將貨款轉交給賣方。2.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之間合作并簽訂協議,使多家銀行間的交易直通得以實現。
二、支付平臺對商業銀行的性質影響
因為支付平臺的成本很低,會將消費者與廠商兩方都推向第三方支付平臺,而降低與商業銀行的合作。這是因為商業銀行也可作為消費者與廠商之間交易的橋梁,但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相比,它會需要更大的成本;第二,商業銀行充當橋梁的價格,要高于支付平臺的成本,這會改變消費者和廠商的看法和意見。相對來說,網絡市場往往比實體市場能更快更有效的傳遞資訊,因此大多數商家選擇的也是可以讓他們獲利最多的方式。第三方支付平臺一般會存有很大一筆可移動存款,現在它已經推出很多有關金融行業的衍生業務。
三、博弈模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需要監管
(一)模型的構思
我們建立兩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分別是A和B,在他們之間產生了“監管競爭博弈”。他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選擇嚴格監察平臺的各種資金交易,第二個則是聽之任之,分別簡稱為“N”、“BN”。如果支付平臺選擇“N”活動,它將需要付出的監管成本為RC。如果選擇“BN”活動,則它的監管花銷則為零。我們假設A和B的資金交易大致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首先是監察力度增加后,由此對應減少的交易活動為△T1。如果A和B均有所作為,而反對聽之任之的態度,則雙方平分減少的資金活動為0.5△T1;如果一方選擇嚴格監察,而另一平臺不這么做,那么這些交易的活動全由不監察的一方得到為△T1;如果A8都選擇放棄監察平臺資金流動,則他們平分這部分的資金活動交易。二是隨著平臺監察水平的提高,也會隨之增加一部分交易活動△T2,例如那些更好的保護了個人信息的資金活動。如果A和B都不減少監管力度,那么A、B兩個平臺也會平分△T2的資金活動量。同理,如果一方監察,而另一方放棄監察,那么加大監察力度的支付平臺將獲得△T2的交易量,如果雙方均不監管。則雙方均得不到這部分交易量。
(二)模型的理解
如果A和B有一方選擇進行監管活動的話,那么另一支付平臺同樣進行同樣的選擇的機會是: 1.5△T1+RC<0.5△T2。要想納什均衡成立,那么必須保證△T2的數值足夠大,形成第一個均衡。然而,要達成A和B均放棄監管的選擇條件則是:△T2-RC<1.5△T1 。當RC的數值足夠大,并且新增加的那些資金流動活動數量較小時,我們就會形成第二個納什均衡,即A、B均選擇放棄監察。若要讓第一個均衡突出,成并為最佳方案,產生占優的策略均衡,無論另一平臺的選擇如何,另一方都會進行監察,還需要滿足以下的公式:即1.5△T1+RC<△T2 。顯然,如果滿足條件1.5△T1+RC<0.5△T2 ,那么1.5△T1+RC<△T2也會同時達到目的,成為最佳方案。同理,若要求第二個均衡成為最佳方案,即無論競爭對手如何選擇,另一方都會放棄監察,滿足0.5△T2-RC<1.5△T1,該均衡也是占優策略均衡。如果這個條件能夠得到滿足,雙方就陷入了囚徒困境。
(三)模型啟示
通過模型演示,第一個均衡是最佳策論均衡方案,但它的前提條件是要求△T2數值足夠大。在實踐的過程中,交易量△T2是因監管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是一個逐漸發展和緩慢增加的狀態。但對于商家來說,這卻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時間,會讓商家選擇放棄這一平臺。所以,要讓兩個平臺都選擇監察的可能性極小。第二個均衡雖然讓兩個支付平臺都有著囚徒困境般的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最有效、最易實現、最穩定的均衡條件。平臺發展至成熟嚴密的監察體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與此同時,△T2并不會因此有顯著的變化。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這種方案更加適合實際生活的情況。所以為了防止出現這種大家都選擇放棄監察活動的行為,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健康發展,它需要監察和管理,也需要銀行的輔助。
四、結語
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言,如果服務僅僅局限在簡單的支付服務上,那么他們就很難在市場中立足以及獲得更多的商業合作伙伴。而對于銀行來說,他們則可以進行對比,選擇不同的合適他們的方案來進行和不斷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活動,讓自己在未來激烈的互聯網競爭中奪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胡研宏,王茜.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特性及其與銀行競爭合作研究[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1(9).
[2]楊飛.電子商務對銀行金融服務的挑戰[J].中國城市金融,2011(11).
[3]譚潤沾.銀行支付業務的戰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發展的視角[J].南方金融,2010(1).
[4]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和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
[5]錫士.余額寶加速“互聯網金融”[J].上海金融,2013(10).
作者簡介:付曦嬈(1996-),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大連理工大學生命與醫藥學院,在讀二年級本科生,專業:生物科學。
孫思瑤(1996-),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大連理工大學食品與環境學院,在讀二年級本科生,專業:環境生態工程。
劉 僑(1997-),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大連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在讀二年級本科生,專業: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