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 李曉燕 鄧毅 王冰 周瑾 宋燕 韓毅
【中圖分類號】R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帕金森?。≒arkinsonsdisease,PD)以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缺失和路易小體形成為病理特征,其發生機制與黑質紋狀體系統氧化應激反應增強,自由基增多損害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引起紋狀體多巴胺遞質減少等密切相關。
尿酸(uricacid,UA)是體內腺苷、鳥苷和飲食中細胞內核糖核酸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腺苷在腺苷脫氨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黃嘌呤和尿酸。是生理性的抗氧化物質之一,它能清除自由基以及螯合金屬離子,減少體內氧化應激的水平,保護氧化應激導致的細胞廣泛損傷,對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近年來,很多學者提出尿酸可作為PD早期診斷的生物學標記之一[1-4]。本文主要是通過血尿酸測定同步進行治療進程中的運動癥狀評分檢測,通過比較兩者的變化曲線,希望分析出兩者變化規律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診斷為早期PD的患者共61例,入組時病程為0.5-1.5年。PD的I臨床診斷依據2006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PD學組制定的PD的診斷標準,依就診時間順序按隨機原則分入美多巴組或泰舒達組,并設立健康對照組。美多巴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65(67.78±7.26)歲;普拉克索組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齡≤65(55.57±7.31)歲;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與以上兩組無明顯差異。排除標準:a、帕金森綜合征及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患者;b、在研究過程中藥物劑量與標準不等同或添加其他抗帕金森藥物者;c、伴其他軀體疾病者(如:腦血管病變、腦炎、創傷、惡性腫瘤、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障礙、肝膽系統病變、痛風、飲酒等)。
1.2 研究方法
服用美多巴初始計量62.5mg/3次/d,可隨病情逐漸加量,且不出現副反應為適宜,美多巴可用至0.25g/3-4次/d;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初始計量0.125mg/3次/d,每周增加0.125mg,有效量可加至0.5-0.75mg/3次/d。研究周期:研究期限定為24.0月,血尿酸濃度及運動癥狀評分測定次數15次(入組時、入組后半個月、1個月、2個月,之后每2個月1次);血尿酸測定:采集晨空腹靜脈血4.0ml,血樣以3000r/min離心5min后制備血清,采用我院自動生化分析儀(尿酸酶法),由本院檢驗科進行檢測。應用PD評分量表Ⅲ(UPDRSⅢ),對患者進行運動癥狀評分。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5次檢測的對照組,美多巴組,和普拉克索組血尿酸水平,見表1。人組時(治療前)美多巴組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t=3.01,P<0.01),普拉克索組血尿酸水平也低于對照組(1=3.08,P<0.01),美多巴組與普拉克索組的血尿酸水平無顯著性差異。隨著時間點測量的深入,美多巴組的血尿酸水平逐漸降低,而普拉克索組的尿酸水平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根據結果繪制的尿酸水平動態性變化曲線也顯示相同的結果和趨勢,見圖1。
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應用PD評分量表Ⅲ對患者進行運動癥狀評分,15次的評分結果見表2。美多巴組,和普拉克索組在兩年的治療過程中運動癥狀評分的逐漸降低,病人的病情隨著治療的進行也在好轉。根據15次測試結果繪制的運動癥狀評分曲線,得出的結果相同,見圖2。
3.討論
帕金森?。≒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見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通路。目前普遍認為,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衰竭,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細胞凋亡,免疫異常等會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變性[5]。如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超過50%,紋狀體多巴胺遞質減少80%就會出現臨床癥狀。
尿酸(uricacid,UA)是體內腺苷、鳥苷和飲食中細胞內核糖核酸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是生理性抗氧化物質之一[6]。近年來研究發現,UA具有很強抗氧化功能,對多巴胺能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PD患者血UA值平均低于正常人[7]。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PD患者血尿酸水平較正常對照組低,考慮與氧化應激反應增強有關,與國內外的研究結果相符。但能否采取提高尿酸濃度的辦法來治療PD尚須慎重考慮。高尿酸血癥常伴隨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及糖代謝異常等,彼此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進而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共同構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大幅度提高尿酸防治PD的進展可能得不償失。目前有國外學者研究認為,尚不提倡刻意服用藥物增加尿酸水平來防治PD[8],但適當進食牛奶及肉類,以及食用蔬菜(如菠菜)、水果(如蘋果、梨、草莓)、巧克力以及飲茶、飲葡萄酒會不同程度地稍微提高人體的血尿酸水平,從而延緩PD的病程進展,此方法可以作為日常生活方案采用。對于痛風患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并不適合。近期國外報道,使用左旋多巴治療的患者尿酸消耗得更明顯[4],但其機制尚不十分明了。
本研究首次對服用治療PD藥物的患者的血尿濃度進行了跟蹤監測,實驗結果顯示單用選擇性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患者的血尿濃度幾乎沒有變化,治療前后相比尚無明顯差異,血尿濃度曲線波動微小,同時進行的患者運動癥狀評分逐漸降低,曲線直線下降,而單用美多巴者則治療前后血尿濃度和運動癥狀評分差異明顯,曲線都程下降趨勢??梢酝茰y血尿濃度與帕金森病的病程物關系,同時還推測此現象與美多巴對多巴胺受體的毒性作用有關。在治療用藥的選擇上,盡管美多巴是PD治療的金標準藥物,目前國內外均提倡優先選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而盡量延緩多巴的使用。這主要考慮到多巴對多巴胺受體的毒性作用,也提醒研究者注意尿酸在此病理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如許多學者報道,PD患者血尿酸水平可作為PD早期生物學標記之一。本研究表明,早期對PD患者應用美多巴可引起血尿酸水平進一步降低。在PD的早期治療中優先采用多巴受體激動劑而非多巴有利于保護多巴胺能神經元,延緩病程。
參考文獻
[1] 張穎,胡國華,董銘,等.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0, 44(1):82-84.
[2] 龔守會,陳全鳳,朱貴忠,等.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 2009,12(4A):595-596.
[3] 王曉君,羅蔚鋒,王麗君,等.女性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J].中國神經精抻疾病雜志, 2009,35(5):306-30.
[4] Andreadou E, Nikolaou C, Gournaras F, et a1.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acase: their relationship to treatment and disease duration[J]. Ciin Neurol Neurosurg, 2009,111(9):724-728.
[5] 孫兵,惠國幀.楊立業,等.骨髓基質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實驗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3,7(3):194.196.
[6]Scott GS, Spitsin SV, Kean RB, et a1.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by administration of uric acid precursors[J]. Proc Nail Acad Sci USA, 2002, 99(25):16303-16308.
[7] Kutzing MK, Firestein BL. Altered uric acid levels end disease 8tare8[J].J Pharmacol Exp Ther, 2008,324(1):1.7.
[8] Weisskopf MG, ORelly E, Chen H, et a1. Plasma urate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J]. Am J Epidemio, 2007, 166(5):56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