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1
腹腔鏡技術是婦科腹部手術的常用治療方式,其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且術后殘留的瘢痕較小,不會對女性身體的美觀產生明顯的影響,因而受到許多女性患者的青睞,雖然腹腔鏡手術創傷較小,但是畢竟為有創手術,術后患者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1],對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對于提高預后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基于此,我院采用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輔助鎮痛,效果理想,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來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30例患者接受常規全身麻醉,作為對照組,30例患者在常規全身麻醉的基礎上接受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6~41歲,平均年齡28.51±6.48歲,體質量41~62kg,平均體質量51.53±7.19kg,對照組患者年齡25~43歲,平均年齡27.91±6.74歲,體質量40~64kg,平均體質量52.09±7.47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無腹腔鏡手術禁忌癥;②患者ASA分級均在Ⅰ~Ⅱ級;③患者對受試藥物無用藥禁忌史;④患者無嚴重肝、腎疾病,無惡性腫瘤疾病;⑤患者無嚴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⑥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照組行常規全身麻醉,即常規開放靜脈通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連續監測,兩組患者依次靜脈注射0.1mg/kg咪唑安定、3μg/kg芬太尼和0.5mg/kg阿曲庫銨、持續靶控輸注丙泊酚(血漿濃度4.0μg/mL)進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持續輸注10μg/kg雷米芬太尼和持續靶控輸注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麻醉的基礎上行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即開皮前10min[2],對患者行0.75%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其中臍部用量為8mL,左右麥氏點各4mL,手術完成后,于患者手術切口周圍腹膜各噴注7mL0.25%羅哌卡因。
1.2.2 評價指標 以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疼痛程度和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的變化作為評價指標,其中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說明疼痛越為劇烈。
1.2.3 統計學方法 各組患者的評價指標結果均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α=0.05。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12h、24h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說明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可有效減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對于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兩組患者術后3h、6h、12h和24h血壓、心率無顯著性變化(P<0.05)。
3.討論
疼痛是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患者主要的不適,是影響患者術后身體恢復的主要不良因素。阿片類鎮痛藥物是臨床上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疼痛的常用藥物,但是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較多[3],因而難以被婦科患者接受。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的長效局麻藥物,其可通過阻斷鈉離子內流而阻斷神經信號的傳導,從而發揮鎮痛的效果,且羅哌卡因具有作用時間長、不良反應少的優點[4],尤其是高劑量使用的也無明顯心臟毒性,臨床應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12h、24h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說明羅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可有效減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對于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兩組患者術后3h、6h、12h和24h血壓、心率無顯著性變化(P<0.05),進一步說明羅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潤麻醉臨床應用無明顯不良反應,進一步說明羅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潤麻醉臨床應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陸軍.切口預注羅哌卡因對腹腔鏡宮外孕手術后疼痛的影響[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1,28(1):23-24.
[2] 張延卓,董宏,席宏杰.羅哌卡因局部麻醉度婦科復清凈手術術后鎮痛的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0,44(4):365-368.
[3] Pavlidis TE,Atmatzidis KS,Papazi ogas BT,et al.The effect of preincisional pefiponal infiltration with ropivacaine in pain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 rolled trial[J].JSLC 2003,7(4):305-310.
[4] 曹敏芳.羅哌卡因切口浸潤麻醉對腹腔鏡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