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博+魏貞銀+王景明
[摘 要] 梨樹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山東省栽培面積大,梨樹高產穩產病蟲害防治是關鍵,本文從加強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詳細介紹了梨樹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 梨樹 病蟲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6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34-01
梨樹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傳統水果,消費量很大,山東是梨的主產區之一,栽培面積很大約70萬畝,特別是近幾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梨樹發展很快,梨樹高產穩產病蟲害的防治是關鍵。要想獲得綠色產品就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從果園生態系統出發,選用健康優質苗木,加強果樹保健管理,提高樹體自身補償能力和 抗逆性。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中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創造一個不利于病蟲害滋生、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果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1 加強植物檢疫 防治
2007年,農業部第862號公告,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其中與梨有關的進境有害生物包括:梨矮蚜、蘋果蠹蛾、梨小卷蛾、美國白蛾、梨薊馬、歐洲梨繡病菌、梨火疫病菌、梨衰退植原體、蘋果莖溝病毒、梨皰癥潰瘍類病毒。在引種或建立新園時,應對上述對象嚴格實行檢疫,防治帶入園內。
2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就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術,降低病蟲害種群基數或減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補償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種植物保護措施。
2.1 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選用適當抗病蟲品種和健康優質苗木。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環境。
2.2 及時剪除病蟲枝梢,摘除病蟲葉、果、枝條,清除枯枝落葉落果,刮除樹干老翹皮、秋季樹干涂白等,減輕梨輪紋病、梨黑斑病、梨網椿、梨小食心蟲、二斑葉螨等病蟲和凍害為害。
2.3 品種合理布局,避免與桃樹混栽,以減輕小食心蟲為害,清除梨園周邊5km內的檜柏,預防梨銹病發生。
2.4 深翻樹下行帶,將地面殘留的害蟲、病殘體翻入地下,土壤內的病蟲翻于地下,壓低梨輪紋病、梨黑斑病、梨實蜂、梨癭蚊等病蟲基數。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會產生任何污染,而且可以有效保護天敵,是病蟲害發生較輕時首選的防治措施,應長期堅持。物理防治就是根據有害生物對某些物理因素的反應規律,利用物理措施、器械及現代化工具等干擾、減輕、避免或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3.1 用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食心蟲、卷心蛾、桃蛀螟等;用黃板誘殺蚜蟲;使用糖醋液誘殺金龜子。
3.2 梨果實套袋,可防治梨小食心蟲、蝽蟓為害,同時減輕梨輪紋病、梨黑斑病等對果實的危害。
3.3 刮除枝干病害和粗皮裂縫,并涂抹藥劑保護,將刮除物帶出園外集中焚燒,可有效減輕輪紋病、腐爛病、干枯病等枝干病害的發生程度,還可同時壓低梨小食心蟲、梨木虱、蝽蟓等害蟲越冬基數。秋季在樹干上綁縛干稻草、草紙、瓦楞紙等,次年春天解下并集中銷毀,可減少二斑葉螨、山楂葉螨、梨小食心蟲、梨星毛蟲等在樹皮裂縫中越冬的害蟲基數。
3.4 用香茅油或小葉桉油驅避吸果夜蛾。
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天然的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也是比較安全有效的防治防治,是病蟲害比較嚴重發生時首選措施。
4.1 天敵治蟲: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提倡梨樹行間生草或種植綠肥,引進、飼養、釋放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等鱗翅目害蟲,引進、釋放捕食螨防治二斑葉螨、山楂葉螨等螨類害蟲,利用黑緣紅瓢蟲、龜紋瓢蟲等防治草履蚧為害。
4.2 生物農藥: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青蟲菌防治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梨星毛蟲等,利用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蘋果小卷葉蛾、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利用苦參堿、印楝素防治金龜子、蚜蟲、尺蠖等害蟲,利用苦參堿防治梨黑星病。
4.3 利用性誘劑:在田間放置梨小食心蟲性引誘劑加少量農藥,直接誘殺或干擾成蟲交配。
5 化學防治。
應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用于防治為害農林牧業生產的有害生物(害蟲、害螨、線蟲、病原菌、雜草及鼠類)和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藥品。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學性狀的各種助劑包含在內。化學防治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天敵的危害,因此一般不采用化學防治,除非病蟲害嚴重發生時,其他措施不力。
5.1 藥劑使用應堅持以下原則:根據農業部第194號、第199號和第322號公告的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a)在果樹上禁止使用的農藥包括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等。(b)在果樹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包括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
5.2 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以及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合理使用農藥,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適時用藥。根據天敵發生特點,合理選擇農藥種類、施用時間和方法,保護天敵。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農藥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緩病菌和害蟲抗藥性產生。嚴格按照農藥登記的標簽或說明書中規定的濃度和方法、每年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施用,施藥需均勻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