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舒
【摘要】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生力軍。但是,資金短缺、融資困難、融資渠道單一卻始終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論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各種原因,最后對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的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從數量上講已經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以上,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460多萬戶,個體經營戶3,800萬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交的稅收已經超過總額的一半,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僅占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的16%,與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是不平衡的。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的融資方式可以劃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構成。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目前融資的主要途徑,它包括企業創立者在創設企業時的出資、企業內部職工的集資以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獲取的資本積累和折舊。外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向企業之外的其它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外源融資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民間借貸等,其中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主要途徑。盡管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其難以獲取外源融資,目前中小企業融資資金的來源仍以內源融資為主。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產生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
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短、規模較小、自有資本偏少,面臨市場變化和經濟波動時,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倒閉率很高、銀行不敢向它們放款。
(二)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應對風險的能力差
中小企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處于產業鏈中最低端的位置,而缺乏先進的技術及高級設備又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由于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應對風險的能力差,使銀行對其產生“惜貸”現象。
(三)中小企業社會信用偏低
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存續期短,不少地方逃避債務現象也很嚴重,制約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熱情。
(四)資金有限,缺乏可抵押資產和提供擔保的機構
銀行在放貸時往往要求企業提供抵押,但是銀行可接受的抵押物往往只限于土地和房屋類的不動產,而這又恰恰是資產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所缺少的。于是,很多缺乏可抵押資產的中小企業都在申請貸款時被拒之門外。
(五)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少
中小企業大多屬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相對于知識密集型企業而言,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本身就比較低,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少,利潤空間更是狹小。
(六)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
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素質顯得更為重要,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國中小企業中大多數私營企業的領導者為初中、高中、大專文化程度,分別占56.3%、35.1%和8.2%,除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者素質較高外,其余綜合素質相對較差。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一)控制稅收
一方面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盡量減少稅收所帶來的時滯性、局限性等負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借鑒國際上依靠稅收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經營的有關經驗,助推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好要妥善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做好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工作,幫助中小企業擺脫生產經營困難,減少企業負擔。
(二)要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
設立中小企業促進專項基金,鼓勵由各級政府財政安排,設立專項用于支持各地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性基金,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依靠;積極推進費改稅,在清理不合理收費項目的基礎上變費為稅,使得中小企業稅收穩定不是負擔。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清理現有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亂收費現象。
(三)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幫扶力度
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貸款,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提高中小企業集合債的發行規模。多種融資途徑同時進行。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力度,鼓勵和規范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建立和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四)針對不同的企業實施不同的放貸政策
對于在各個銀行資信都十分良好的企業,應當適當放寬貸款要求,鼓勵企業發展。對于企業資信差的企業應當要求更加嚴格,因為一小部分企業而阻礙大部分資信良好企業發展實在有些不近人情。這里所說的放寬不是對企業經營狀況的放寬,而是對一些貸款要求的放寬。比如說工廠廠房不得抵押,除非有土地證。
(五)引進自動化設備,降低人工成本
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人工成本的負擔越來與重。企業在經營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引進自動化設備,不僅可以降低人工制作失誤帶來的不合格率,增加產品的有效利用率更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利潤率。
四、結語
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始終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對此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都采取了各種措施,試圖解決此問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不是一方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長期的研究和探討,并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制定相應的措施以應對萬變的情況。只有這樣,中小企業才能達到一個發展的新境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
[2]葉倩,馮丹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
[3]楊令芝,周燕.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創新[J].經濟特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