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古麗·阿不都艾里
[摘 要] 黑木耳是城鄉人民喜歡食用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市多以木屑、菌草做為培養料,模仿袋栽香菇制作工藝,科學巧妙地運用光、濕度、溫度、水分、空氣等自然條件來栽培黑木耳。下文具體分析黑木耳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 黑木耳 栽培 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59-01
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其味道鮮美,可素可葷,營養豐富,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藥用功效,能益氣強身,有活血效能,還是中老年人的優良保健食品。黑木耳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革,需求產量大幅度的增長,但還是滿足不了外貿出口和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隨著人工種植技術的推廣和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種植木耳新技術的試驗研究,目前主要以塑料袋種植為主。
1 黑木耳的栽培習性
1.1 溫度:黑木耳屬中溫型菌類,具有耐寒怕熱的特性,對溫度反應敏感。其菌絲適宜溫度22~26℃,子實體最適溫度15~25℃。適宜范圍內溫度越低生長發育越慢,但子實體色深、健壯、肉厚、產量高、質量好;溫度越高生長發育越快,但菌絲細弱,子實體顏色淡、肉薄、產量低,并易流耳,感染雜菌。
1.2 水分:水分是黑木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絲體和子實體在生長發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絲生長階段,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5%左右,在子實體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要求保持在90%~95%。
1.3 光照: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照,但子實體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壯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陽、7分陰”,促使子實體迅速發育成長。
1.4 氧氣: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的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進行著有氧呼吸。因此,要經常保持培養室的空氣流通,以保證黑木耳生長發育對氧氣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樹木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因而比大田栽培和大棚栽培具備充足的新鮮氧氣,可以實現穩產高產。
1.5 酸堿性:黑木耳菌絲體生長適宜偏酸的環境,但易生長霉菌,導致菌袋污染率上升。為此,在配方中要適當提高pH值,使之達到偏堿的環境,降低污染率。
2 原材料準備
2.1 木屑:要求無雜質、無霉變、以闊葉硬雜樹為主。如果木屑過細,可適當添加農作物秸桿(粉碎)進行調解粗細度。以顆粒狀木屑80%加細鋸末20%為宜。
2.2 麥麩、米糠:要求新鮮無霉變,麥麩以大片的好。
2.3 塑料袋:生產黑木耳的塑料袋現有兩種。一種是高壓聚丙烯袋,其優點是透明度強,耐高溫,高溫不溶化、不變形,方便檢查袋內雜菌污染;其缺點是冬季裝袋較脆,破損率高。一種是低壓聚乙烯袋,其優點是有一定的韌性和回縮力,裝袋時破損率低;缺點是透明度差,檢查雜菌時不易發現;該袋不耐高溫,只適合常壓 100℃滅菌生產。總之,不論哪種袋,要求每個袋重量都必須在4克以上為好。塑料袋太薄,裝袋滅菌后就會變形。
2.4 菌袋質量鑒別:基本方法為“一量、二稱,三壓、四看”。一量:量規格,現通用菌袋規格有三種折袋,16.5cm×33cm,17cm×33cm,17cm×35cm。前兩種規格裝濕料以2斤為宜,裝完料后菌袋直徑為11厘米,袋高18-20厘米;后一種規格濕料以2.3斤為宜,裝完料后菌袋直徑為11厘米,袋高21-23厘米。裝料不可過多,否則不利于發菌,還會延長整個生產期。常規品種,裝料2斤時每袋價格與菌袋的重量成正比。以上三種規格袋,每個袋重在4-4.2克為宜。三壓:對低壓聚乙烯袋,進行擠壓檢測。把袋充滿氣體,然后擰緊袋口擠壓看其變化,如爆裂則袋為生料制作,為次品袋;如鼓漲開裂則為純料制作,為好袋。 四看:看厚薄的均勻程度。如厚薄均勻為好袋,否則為次品袋。建議使用規格為17cm×35cm,重量為4.2克的低壓聚乙烯或高壓聚丙烯袋。乙烯袋和丙烯袋只是使用習慣問題。低壓聚乙烯袋不能用于高壓滅菌生產,其優點是不易脫袋。高壓聚丙烯袋為通用袋,其優點是便于檢查雜菌,便于割口。
3 木屑二級菌種制作
3.1 常用配方:木屑78%、麥麩20%、白糖1%、石膏白灰0.5%,磷酸二氫鉀0.1%、成品料含水量63-65%。
3.2 工藝流程:原材料準備→稱量→拌料→裝瓶→扎孔→塞棉塞→裝筐→滅菌→冷卻→接種→上架→培養管理。
3.3 操作過程:先將麥麩、石膏、石灰稱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兩遍,然后再放入木屑中進行攪拌兩遍,將白糖溶于拌料水中。然后將拌料水與木屑等原料混合翻拌2 遍。要保證混拌均勻。在后兩遍時要注意調整混合料的水分,保證含水率在62-63%之間,通過加白灰調整PH值在5.0-6.0之間。將瓶子洗刷干凈、控干水分,然后裝瓶。裝瓶時邊裝料邊振動,使瓶中的料松緊適宜。裝料至瓶肩處,將瓶擦凈并在瓶中間扎一個直徑1.5cm孔,然后塞上棉塞、裝入菌筐中。然后采用常用滅菌方式,溫度100℃,保持8-10小時,趁熱出鍋,將菌瓶送入冷卻室或接種室進行冷卻。待瓶中料降溫到30℃以下時,就可進行接種,接完菌種的菌種瓶放到已消毒的培養架上,溫度控制在26-27℃左右進行菌種培養。大約3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瓶,當菌絲長滿瓶后,在10℃左右條件下再培養7-10天左右,即可使用。
4 出耳期管理
在適宜的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環境下能看到許多小黑點產生,并逐漸長大,連成一朵耳芽,耳芽形成后大約10-15天,耳片平展,子實體成熟,即可采收。
5 采收與加工
黑木耳成熟的標準是耳片充分展開,開始收邊、耳基變細,顏色由黑變褐時,即可采摘。要求勤采,細采,采大留小,不使流耳。采收時,用小刀靠袋壁削平,采收下來的木耳要及時曬干。采收后的菌袋停止噴水4、5天,讓菌絲積累營養,經過10天左右,第二茬耳芽形成,重復上面管理,即可采收兩茬。
參考文獻
[1]塑料大棚段木栽培木耳的主要病害與防治[J]. 王法渠. 中國食用菌. 1993(01)
[2]黑木耳栽培中常見的幾個問題[J]. 唐志敏,李湘震. 云南農業科技. 19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