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燕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頸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頸椎病的發病也呈上升趨勢,并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1]。頸椎發生肥厚增生和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是常見的頸椎病發病病因,而上肢麻木、頸肩疼痛、頭暈是主要的臨床癥狀,個別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行走困難,甚至會出現癱瘓。臨床中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護理過程也比較繁瑣,本文對本院的頸椎病患者所進行的康復護理及療效進行了簡要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頸椎病患者,每組各30例。男40例,女20例。護理組,年齡32歲到68歲之間,平均年齡(49.23±5.02)歲。對照組,年齡34歲到69歲之間,平均年齡(45.24±5.04)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組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方式,第一,心理干預。頸椎病的發病是非常緩慢的,伴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疼痛逐漸變得持續和延長[2],同時患者會并發神經、動脈壓迫等癥狀,導致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疾病的康復關系變得更加密切,因此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服務管理,改善患者情緒狀態,避免患者情緒的過分波動,降低不良刺激反應,對于提升護理療效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第二,日常護理管理。[3]。天氣轉寒時,需要叮囑患者做好日常保暖,尤其是頸部的保暖工作需要做好,避免外感風寒加重患者病情,體位護理也是頸椎病康復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正確指導患者自然端坐姿勢,保持胸部直挺,頸椎移動幅度不可過大,同時在移動過程中需要動作輕緩,避免長時間的低頭、仰頭等,降低頸椎疲勞度。在睡覺時,需要保持正確的睡姿,頭頸部以及腰腹部保持自然曲度,全身得到放松,同時需要對俯臥位、左側臥位等體位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頸部肌肉拉損,降低對患者心臟的負荷。
第三,飲食護理。患者體虛,因此飲食上需要結合治療效果進行科學搭配和調整,避免食用一些生冷、寒涼的食物,需要盡可能多的食用一些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減少飲酒,多飲水,避免便秘[4]。
第四,牽引護理。在頸椎病醫護工作開展時,牽引護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康復護理方式,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選取坐位或者是臥位姿勢,逐漸增大牽引重量,頸部配合紅外線照射,每次20~30分鐘,每天完成一次牽引操作,牽引過后需要進行頸椎練習,伸縮運動,增加肌力。
1.3 療效評價依據[5]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頸椎以及其他部位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少,頸椎以及其他部位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稍有緩解,頸椎以及其他部位功能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沒有緩解,頸椎以及其他部位功能沒有恢復正常跡象。
2.結果
護理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和和后期疾病復發率分別為96.66%和3.33%,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和和后期疾病復發率分別為86.66%和16.66%,兩組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頸椎病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緩解和消除癥狀來達治療目的,進一步延緩病情,加強患者日常頸椎功能鍛煉,從而恢復患者的生理功能,消除病變和退變。在康復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牽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痙攣情況,擴大椎間隙,使得氣血更加流暢,有效緩解壓迫和刺激作用,進一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使得粘連組織得到分離,提升了關節活動度,同時也可以使得治療過程更加安全、有效,進一步提高了護理療效,使得患者更加配合醫護工作,促進其頸椎功能早日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許惠蓮,高梁斌,李健等.頸椎病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的康復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4):359-360.
[2]白娜.中藥熥療聯合超短波配合康復護理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5,(6):929-931.
[3]董一諭,顏景芳,劉海燕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康復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565,20(6):553-554.
[4]張麗,夏清,葉亞玲等.綜合性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0):67-69.
[5]趙曉萍,田春梅,宋玉萍等.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0,32(22):3253-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