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娟 樊子雙 付志華 范宏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一、住院患者的基本需求
患者在患病的時候,不但生理上會有痛苦,還會產生相應的心理負擔。患者往往會關注自己的主治醫師,希望醫生能夠盡快的對自己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告訴自己,希望對自己所患的病癥有一個徹底的認識,并了解病癥的嚴重性和所需要花費的費用,還希望醫院能有一個舒適、安全、安靜的居住環境。并且人們在生病住院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不夠了解自己所得的疾病,而產生一定的負面心理,如恐懼、焦慮等,嚴重的甚至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嚴重影響護理和治療效果。因此,要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心理輔導,來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由于情緒可以對疾病產生影響,因此保障患者的積極心態是十分必要的。
在住院之前,患者都是各行各業、各種身份的人,他們大多擁有自理能力,在心理上不需要別人太多的對其進行照顧。哪怕是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也不希望有人能夠太深的照料他,因此醫護人員要做到對患者足夠的尊重,在雙方彼此尊重的基礎上,讓患者更好的接受醫護人員的護理。同時可以讓患者的親屬與患者進行深入溝通,讓患者放下戒備,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二、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應用現狀
(一)護理人員數量不足。在我國的醫院當中,經常存在護理人員編制短缺,人力資源不足的現象。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的特殊性,經常要進行夜班,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大,導致許多人因此轉業。同時,護理人員所需要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也就導致了其他專業的人無法加入到醫療護理行業中來,導致了一線護理人員數量的不足。再加上一個護理人員要照料多個患者,由于醫患雙方知識信息不對等,中間很容易產生醫患糾紛,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不高。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醫學模式已經開始了轉變,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越來越大,這樣,護理人員數量的短缺現象也就更加突出。在護理人員的工作中,由于患者病癥多樣,嚴重程度也不同,所需要的護理方法也有不同,加上要給患者的物品和醫囑進行處理,還要給患者和家屬講解病癥,導致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過大,很少有時間能夠與患者進行溝通,一來會影響護理人員的情緒,二來還會導致人性化護理無法進一步開展。
(二)對人性化護理理解不全面。護理人員對人性化護理的理解不全面,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傳統的醫院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與患者只是單純的交易關系,患者交錢讓醫院治病,沒有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進行輔導的意識。這也就導致了護理人員缺乏對人性化護理的理解,認為人性化護理就是對患者好點,理解十分狹隘。第二,傳統的護理工作者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只注重護理和醫學能力,對心理學、語言學等人文學科缺乏了解,同時缺乏對于新知識的重視,大量醫務工作者并不知道人性化護理的存在和意義,意識到人性化護理意義的也往往不懂得如何實際運用,這也給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三、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服務的應用途徑
(一)構建良好的住院氛圍。住院氛圍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住院體驗,也影響了患者的住院效果和治療效果,因此,對于住院氛圍的構建是十分重要的。在住院方面,醫院要考慮住院場所的安全性,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時,建設一個綠色、整潔、安靜的住院環境,讓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盡可能的保持心情愉悅。在護理人員方面,要注重護理人員的儀表端莊,態度溫和、舉止禮貌,讓患者能夠更好的緩解緊張的情緒,減輕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從而提升護理和醫治的效果。
(二)做到人性化護理。在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時,要注意對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要對患者有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關照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問題,要破除傳統的護理思想,將人性化護理貫徹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當中,提升自身的護理水平。面對新住院的患者,要給患者足夠的心理輔導,讓患者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患的病癥,為患者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同時,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減少因為疾病而導致的焦慮和猶豫現象產生,讓患者能夠以更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三)充分的尊重患者。尊重患者,是一個醫護人員日常工作的基本準則。醫護人員要對患者有足夠的尊重,要有禮貌的稱呼病人,不能直呼病人的名字或床號,要在稱呼中加上尊稱,同時語氣不能太生硬,要做到溫和有禮。同時在日常的檢查和護理中,要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通過對患者的隱私部位和私生活進行保護,減少患者對護理人員抵觸情緒的產生。在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檢查的時候,要注重維護患者的尊嚴,通過屏風等方式,讓患者盡可能處于一種封閉的環境,起到保護和尊重患者的目的。
(四)合理的配置醫護資源。由于醫護人員的數量不足,因此,對于醫護資源的合理配置有著更高的要求。通過對醫護人員的合理配置,形成科學、合理的醫護結構,緩解醫護人員短缺的局面,同時,平衡每個醫護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盡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通過激勵的措施,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減少因為工作壓力大而產生的醫護人才流失的現象,可以通過建設榜樣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充分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意義,同時關注醫護人員的個人生活,對其中有困難的進行相應的幫助,為醫護人員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激發醫護人員的工作潛力和工作積極性。
(五)提高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由于醫學水平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更要求醫護人員要時刻的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和更新,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術。同時要加強對于心理學和語言學等方面的學習,深入的貫徹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更好的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提升醫護人員整體的精神風貌和工作能力。要加強醫護人員對于人性化護理模式的學習,讓醫護人員意識到人性化護理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并將其更好的運用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來,在實際工作中展現出人性化護理的作用,提升護理工作在醫療領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屹紅. 護士排班方式與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4, 20(4): 64-65
[2]謝鳳勤.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中的運用[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4, 13(11): 15-17
[3]蔣莉. 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應能用[J]. 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0, 22(3): 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