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要:煤炭企業受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經常變化,有時是總體變化,有時是個別品種變化,隨著煤炭產品價格變化,品種間的比價關系也發生變化。由此要求我們必須及時、合理地調整煤炭產品結構,以追求市場價格下的產品結構效益最大化。目前看,由于洗精煤價格變化幅度大,且與動力煤的比價關系發生了重大改變,因此洗精煤和一般的動力煤之間生產銷售數量的調整,是我們必須經常考慮,并且需要適時做出決策的關鍵問題。決策的前提是要算好效益比較帳,要有科學的決策依據,而這些又必須通過正確的方法才能獲得。
關鍵詞:洗精煤;動力煤;效益比較
中圖分類號:F426.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進行洗精煤與動力煤的效益比較,不僅要看洗精煤和動力煤的現行價格及其兩者的比價關系,而且還應看洗精煤和動力煤的生產成本,從售價和成本兩個方面綜合比較二者的效益差異。其簡單的算式是:當噸煤精煤價格-噸煤精煤生產成本>噸煤動力煤價格-噸煤動力煤生產成本時,生產銷售洗精煤合算,反之,則生產銷售動力煤合算。這個算式很直觀,也很容易理解,絕大部分數據可以直接從報表中采集,唯獨洗精煤生產成本不能簡單引用,需要厘清概念,經過認真核算后才能確認。現在就著重說明洗精煤生產成本的確認問題。
首先應明確企業進行洗選加工的目的是什么?其實很簡單,目的就是為了生產洗精煤,洗混煤等品種煤是在生產洗精煤過程中派生出來的產品。既然洗選加工的目的是為了生產洗精煤,那么,洗煤生產過程發生的所有費用,包括洗耗費用,都應由洗精煤承擔。這好比一輛車裝有大蔥和土豆,土豆在甲地和乙地的賣價一樣,但大蔥在乙地比甲地賣價高出很多,然而到乙地賣大蔥需要一定的運費。考慮統一銷售問題,賣主決定把大蔥和土豆一并運到乙地銷售,此時發生的運費則應全部計入大蔥的成本,讓土豆分擔運費是沒有道理的。考慮洗混煤等非精煤產品在價格和用途上基本等同于入洗原煤,都能作為動力煤銷售,所以可以把入洗原料煤價格視為洗混煤的成本。由此,洗精煤的噸煤成本可按如下算式計算:噸煤精煤成本=(入洗原料煤總成本+入洗原料煤運費-洗混煤等非精煤產量×入洗原料煤平均單價+洗煤加工費用)÷精煤產量。
洗精煤的成本得到確認后,我們就可以進行洗精煤和動力煤的效益比較計算了。下面,就以某集團201X年1-7月份煤炭產品銷售及洗煤成本報表的相關資料,計算比較洗精煤和動力煤的效益情況。報表顯示,1-7月份全集團生產精煤863.0萬噸,其他洗煤446.9萬噸,售價分別為645.58元/噸和319.53元/噸,入洗原料煤總成本794251萬元,運費14377萬元,加工費96274萬元,入洗原料煤平均單價388.31元/噸。
噸煤精煤成本=(794251萬元+14377萬元-446.9萬噸×388.31元/噸+96274萬元)÷863.0萬噸=847.47元/噸。
噸煤精煤效益=645.58元/噸-847.47元/噸=-192.79元/噸。
噸煤動力煤效益=319.553元/噸-388.31元/噸=-68.78元/噸。
噸煤精煤效益-192.79<-68.78
即:生產銷售精煤比生產銷售動力煤多虧損了124.01元/噸,雖然兩種產品都虧損,但多生產銷售精煤顯然是不合適的。
當然,這是在沒有考慮洗煤廠是否生產都要發生固定費用的結果。如果全面考慮,還應把洗煤廠固定費用因素計算在內。其算式是:當生產銷售精煤的多虧總額-洗煤廠的固定費用>0時,說明生產銷售精煤是更加不合算的,反之,還可勉強維持。經核算,1-7月份洗煤廠固定費用62636萬元,生產銷售精煤多虧總額是107020萬元(863萬噸×124.01元/噸),兩者比較生產銷售精煤多虧總額大于洗煤廠固定費用44364萬元,說明在現行售價水平下生產銷售精煤增加企業虧損,不如直接賣動力煤合算。
以上只是就數字說明洗精煤與動力煤的效益比較依據和方法,其計算結果固然應作為調整煤炭產品結果的主要依據,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應考慮市場的需求狀況,多方綜合平衡后做出最佳選擇。盡管如此,掌握洗精煤與動力的效益比較方法,以效益為主要依據來指導工作,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