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2016年年初,體育產業每年的增加值占GDP比重為0.63%[1]。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預測,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0.7%增加到1%①。中國2015年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比2014年增長26.02%,產業增值比2014年增長35.97%。可見,我國體育產業還處于基礎的發展階段,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量較低,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和相關組織機構數量較少。體育產業要利用好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這個寶貴的機會,這就需要我國體育產業融資渠道進行系列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詞:供給側;體育產業;融資
中圖分類號:G80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我國的供給側改革與體育產業融資渠道現狀及問題
我國體育產業融資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撥款,資金來源形式單一,國家承擔體育產業發展的重擔。改革開放后,體育產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加大,體育市場化的要求日益增強。1994年起,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項目逐步推行體育俱樂部改革,體育產業資來源形成以政府撥款為主,社會投資為輔的局面。
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方面,中華體育基金會在中國體育總局的領導下于1994年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2015年募集資金8293.7萬元人民幣②。2014年,中國首支體育文化產業基金——智美紅土成立,標志著中國體育產業在吸收社會資本途徑的進一步嘗試和創新。國務院46號文件頒布后,2015年2月,中證指數發布中證體育產業指數基金,該指數基金選取體育服務業,體育醫療,體育彩票,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以及提供體育服務或產品的公司中選取不超過50只股票構成樣本股,并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標的。
體育產業風險融資主要包括債券市場的融資和證券市場的融資。1996年10月,我國第一家體育產業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1998年,中體產業在上海上市,先后募集資金2.6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體育產業風險投資的重要里程碑。此后,更多的中國本土企業上市融資。2009年,28家體育企業在深交所上市,標志著我國體育行業創業板市場的形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期,奧運工程企業發行20億元債券,用于建設奧運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體育設施器材的購買等。
體育彩票是我國體育產業募集資金的一項重要手段,自1994年我國體育彩票發行起,至2014年二十年間,中國體育彩票累計銷售8781億元,籌集體育彩票公益金2484億元③。2015年體育彩票機構發行銷售彩票1663.7萬元④。我國體育彩票募集的資金廣泛用于各項公益事業和體育事業,對刺激居民消費、增加稅收等方面做出貢獻。
總體上,中國體育產業融資渠道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本流向體育產業。國外的經驗證明:組建股份制的俱樂部,進行資產重組, 走公司化、股份化的發展道路, 是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正確道路。但是,中國體育產業融資渠道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體育產業融資渠道供給側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我國體育產業融資渠道供給側改革建議
總結上述分析,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融資問題是渠道少,融資機制不健全,融資效率低。針對目前現狀,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第一,拓寬體育產業融資渠道。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體育產業融資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彌補渠道較少的短板。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大量外國資本看好中國體育產業市場,隨時準備進入中國體育市場進行資本投資。國內企業需要大量資金與外國資本抗衡,保持市場占有率。此外,國務院46號文件的發布,為體育產業融資渠道的建設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性,國內企業要利用好目前良好的政策局面,創新發展體育產業融資渠道,以市場為導向,對發展前景好的體育企業進行投資。同時,各級政府也要積極引導和控制,建立健全資本市場,有效控制各種融資方式的風險。
第二,控制體育產業融資成本。要增加體育產業融資的有效供給,目前體育產業融資借貸成本較高,政府通過降低高科技體育產業稅率的方式,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同時,要利用當前的“互聯網+”平臺,開發多種形式的體育融資產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體育資本市場,激發體育產業資本競爭力,從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第三,積極引導體育產業上市,提高資本利用率。引導體育產業上市可以從兩方面做起:一是證券市場進一步完善,政府放寬體育產業上市條件,適當放寬對體育產業的無形資產評估類別;二是,體育企業規范企業結構,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做好企業財務控制。
第四,培養體育產業融資人才。體育產業應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具有先進技術的人才,建立規范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相關高等院校合作培養定項發展的人才,建立體育產業人才庫,保障體育產業融資持續發展。體育產業融資人才的培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育產業融資風險,有利于體育產業融資機制的完善和發展,減少信息不對稱對體育產業融資帶來的不利影響。
注釋:
①國家體育總局:http://www.sport.gov.cn/n16/n1137/n2069860/ 7518561.html.
②中華體育基金會官網:zhonghhttp://tyjjh.sports.cn/xwdt/dtxx/ 2016/0203/152514.html.
③數據來源:中國體彩網http://www.lottery.gov.cn/.
④數據來源:中國體彩網http://www.lottery.gov.cn/.
參考文獻:
[1]李格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體育產業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4):46-50.
[2]張永韜.體育經濟的美:紛繁的表象與內在的邏輯——程林林教授學術訪談錄[J].體育與科學,2016(3):13-19.
[3]龍建新.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路徑——基于投融資的視角[J].改革與戰略,2010(7):150-152.
[4]張勍,張晗.我國體育產業資本市場融資發展戰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6):739-741+771.
[5]李建臣,任保國.我國體育產業資本市場投融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1470-1472.
作者簡介:潘安琪(1993-),女,內蒙古包頭人,學歷:天津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