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隨著外科微創手術、影像技術和立體定向技術的蓬勃發展,神經導航已成為神經外科手術的重要輔助工具。它把現代神經影像診斷技術、立體定向外科和顯微外科通過高性能計算機結合起來,是微侵襲神經外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把病人術前的影像學資料與術時病人的具體位置聯系起來,不僅有助準確地設計手術方案,而且可實時、客觀地指導手術操作,較科學地判斷病灶切除的程度。垂體瘤是常見的神經系統腫瘤,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是目前治療垂體瘤的主要方法。神經導航在經鼻蝶入路垂體瘤手術中應用能顯著提高手術的精準性,精確地定位病灶的位置與范圍,同時能清晰提示病灶邊界與切除情況,具有病灶切除率高、手術時間短、減少手術出血與減少并發癥等優點,是一種理想的經鼻蝶入路垂體瘤手術的輔助工具[1]。導航手術對各種器械的安置和操作,對各種軟件均有較高的要求。術前、術中手術醫師和相關人員的配合非常重要。2015年10月—2016 年12月我院共行神經導航引導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手術80 例,取得良好療效。現將手術配合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齡35~75歲。臨床表現主要為頭痛、肢端肥大、視力障礙、肥胖等,垂體增強MRI顯示腫瘤直徑0.5~4.0cm。
1.2 術前準備
1.2.1 手術用物:Medtronic 神經導航系統,導航工具(導航棒、電磁發射器、參考定位架等)。專科器械:神經外科手術器械、顯微器械、經鼻垂體瘤切除器械、神經內鏡等。術前認真檢查各種物品、設備性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1.2.2 病人準備:術前患者進行頭顱增強MRI檢查,將影像資料傳輸到導航系統圖形工作站進行轉換分析并制定導航手術計劃,設定經鼻手術入路,標記腫瘤大小、范圍及其周圍重要結構位置。
1.2.3 術前核對信息:根據安全核查單仔細與手術醫生、麻醉師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與各種影像資料。將導航主機置于床頭(病人頭部),調整導航儀顯示屏面向手術醫生,以便于手術醫生隨時觀看顯示屏。
1.2.3 術前訪視:垂體瘤病程長、患者精神壓力大,因對病情和手術后效果的不了解,大多數患者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術前1天,巡回護士進行術前訪視時要注意了解患者心理情況,安慰患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和神經導航系統輔助手術的安全性,講解該手術的主要步驟及手術的優點, 解除患者和家屬因對本手術的不了解而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使其以最佳狀態配合手術。
1.2.4 麻醉及體位:全麻氣管插管,患者取仰臥位,肩下墊一軟枕,床頭抬高30°,頭部后仰15°~30°,為患者眼睛涂紅霉素眼膏后貼眼部保護貼膜,防止角膜長時間暴露干燥或消毒液、血液不慎進入眼內產生刺激,雙下肢穿彈力襪防治深靜脈血栓形成。
1.2.5 安裝導航參考物:協助醫生安裝導航參考物于患者額頭,固定電磁定位系統于床頭,確保患者頭部與電磁定位系統距離小于50cm。協助手術醫生消毒、鋪巾,注意無菌操作原則,以保證導航的精確度。
1.3 手術配合
1.3.1 合理安置儀器:導航主機置于手術床頭2米處固定,將導航顯示屏面向術者,調整好接收器的角度,使紅外線發射與接收區域之間沒有障礙物,保證系統定位準確性。
1.3.2 參考架安置:將參考架安放在頭架上,確定連接處牢固
固定,以免因移位導致定位準確率降低。
1.3.3 注冊:協助醫生注冊,成功后用導航棒定位病灶解剖位置及其比鄰的結構關系,撤下參考架。
1.3.4 術中配合:配合手術醫生用碘伏消毒皮膚、碘伏棉片填塞消毒鼻腔黏膜,協助鋪巾,將無菌基準架與參考環連接,注意無菌操作,并準備(麻黃堿或腎上腺素鹽水腦棉收縮)鼻腔黏膜。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顯示器的實時圖像,傳遞器械動作要輕快穩準,術中要保持吸引通暢,及時更換大、中、小號吸引頭,以保持合適的吸力以防吸力過大誤傷周圍組織,同時術中要準備止血紗布與腦片棉以備止血壓迫用。器械護士要盡量避免金屬手術器械靠近電磁定位系統,以免影響導航效果;提醒手術醫生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使用導航探針時勿觸碰顯示器,同時限制人員走動,防止交叉感染和影響導航系統信號的接收。
2.結果
所有患者均手術順利,原有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3.討論
神經導航通過實時導航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創傷小、更安全,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過程中由于手術徑路深、腫瘤部位解剖復雜,術中打開鞍底會經常“迷路”,誤入前顱凹底、斜坡或損傷蝶鞍兩側的海綿竇等重要結構,致使嚴重并發癥。而神經導航可以準確判斷鞍底暴露范圍,精確指出腫瘤前后側方以及縱深的邊界[2]。然而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的熟練與默契的手術配合,因此手術室護士要不斷與時俱進更新知識掌握先進儀器設備與器械的使用與保養,嫻熟地配合手術醫生的操作,以保障手術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Eboli P,Shafa B,Mayberg M. Intra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registr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neuronavigation for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accuracy and time effectiveness clinical article[J].J Neurosurg,2011,114(2):329~335.
[2] 朱恩偉.神經導航系統在神經外科手術應用中的護理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6):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