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曹曉文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心內科重癥患者一般住院時間較長,病情嚴重且復雜,疾病不僅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也可能會為患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對患者的治療和恢復帶來不利的影響[1]。隨著近些年來醫學護理模式的革新,音樂療法日漸盛行。音樂療法屬于心理護理的一部分,其指的是在整體護理過程中,借助對身心健康恢復有幫助的音樂樂曲,為患者提供利于恢復健康的護理環境,增強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2]。為更好地探究音樂療法在心內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我科近期收治的90例重癥患者開展了調查和報道,取得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5年9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確診為心血管疾病,符合心內科診斷標準。排除精神障礙、無自主行為能力及不愿參與調查的患者。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開展對照研究,每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1±5.3)歲;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7.6±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且均無進行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療及放松訓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礎的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做好重癥患者的基礎護理、口腔皮膚護理及必要的健康知識指導及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的護理,加用音樂療法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做法如下:
1.2.1 制定音樂護理目標 首先,護理人員應成立音樂護理組,積極接受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及音樂知識的相關指導。對需要采用音樂療法的病人的病情及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評估,制定針對性的音樂護理計劃及方案。
1.2.2 做好準備工作 在對患者實施音樂療法之前,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做好限制探訪者和電話的接聽工作。同時,取舒適臥位,限制燈光和聲音,護理人員需同患者一起,暫停其他的護理活動。此外,保證病房空氣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給人舒適之感。
1.2.3 音樂干預方法 播放音樂的類型可由患者在相關的音樂菜單中進行選擇,時間也根據患者的參與進行確定。在播放音樂時應保證病房的安靜,并提示患者可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吟唱。確定音樂收聽的時間應每天三次,分別分配在上午、下午和晚睡前等不同的時段,每次30min,7d為一個療程。每次(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音樂播放結束后,護理人員可與患者一起分享身形感受,探討音樂治療的收獲,并根據患者的反饋合理進行音樂治療方案的調整。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將音量控制在滿意的音強,并叮囑患者每次音樂結束后體態盡量放松,可繼續休息5min,再睜開眼睛等。
1.3 評價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分別對所有患者分發舒適狀況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DS)和抑郁自評量表(SAS)開展調查,并在治療后分發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具體評分標準可參考文獻[3]。對最終的問卷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和記錄。
2.結果
2.1 舒適度比較 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患者的舒適狀況總評分都有所增高,但相對而言,觀察組改善狀況更為明顯(P<0.05);在焦慮抑郁評分方面,可以得出兩組患者抑郁評分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焦慮評分顯然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100%,較之對照組(80%),顯著較高(P<0.05)。
3.討論
心內科重癥患者往往由于身體嚴重不適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效果。為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在臨床護理和治療中,就需要讓患者始終處于身心愉悅的狀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4]。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模式也從單純的病癥護理轉變為新型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性整體護理。在這一新的護理理念下,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干預已逐漸成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而在給予患者基本的日常護理的同時,輔助音樂療法,應用音樂聲波對患者的神經中樞產生刺激,利于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較好地緩解血管壁的緊張度,減慢心率,調整人的情緒,達到有效的心理治療的目的。音樂不同于其他藥物治療,無刺激性和副作用,安全可靠,能較好地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理障礙。其也可以掩蓋監護室機器的噪音,營造利于治療修養的舒適氛圍,也可以讓患者在一種平和的音樂享受中促進自身心境的改善,增加舒適狀況。再者,音樂干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通過“移情”的方式達到對抑郁和焦慮的較好治療效果[5]。
本研究采用了舒適度自制量表、抑郁焦慮自評量表以及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發現,采用音樂療法的患者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抑郁評分也有明顯的改善,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之對照組也顯著較高(P<0.05),結果證實了應用音樂療法的確切療效。同時,經過調查研究,我們認為在實施音樂療法的過程中,為充分保證患者心理護理的有效性,需要控制好每天播放音樂的時間和環境,充分保證患者處于高效的“收聽音樂”狀態。
綜上所述,在心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中采用音樂療法,能較好地改善患者的舒適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文靜,楊靜,金雁,宋淑平,郭曉霞,李明波. 心內科住院患者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08:1547-1550.
[2]王曉輝. 音樂護理的理論探討及臨床應用現狀[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1:203-205.
[3]王建輝,常文紅,楊秀蘭. 音樂療法對入住CCU患者身心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01:140-142.
[4]宋曉艷,葉文靜,靳賀杰. 舒適護理對心血管重癥監護病室患者的臨床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1:78-79.
[5]何衛紅,呂培培. 音樂療法對重癥患者舒適狀況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2010,S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