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星 徐嘯寅 陳穎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氣管插管等機械通氣已成為重癥監護室患者搶救和治療的基本措施,在緊急情況下一般首選經口氣管插管[1]。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一般病情較重,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運動減弱或消失,口腔自潔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促使細菌及牙菌斑在口腔內大量繁殖和定植[2]。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口腔護理難度大,傳統的棉球擦拭口腔護理法不能徹底的清潔口腔,容易發生口臭、口腔感染等并發癥,從而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大大升高[3]。我科針對此類患者研究探索采用自制的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在我院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100例。按照患者住院號尾數的奇偶進行分組,尾數為奇數的為研究組,尾數為偶數的為對照組,每組各5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54.2±2.5歲)。入選標準:①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均在3天以上;②無慢性炎癥性疾病及晚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者;③告知患者或家屬取得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煩躁或不能配合者;②無牙齒、有口腔感染、潰瘍、創傷者;③有嚴重出血傾向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種、病情、氣管插管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口腔護理每日4次,操作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備好用物至床旁,首先根據病情抬高床頭30°-45°,用氣囊測壓器監測氣囊壓力在25-30cmH2O,以保證氣囊與氣管壁密封,檢查插管導管外露長度,充分吸凈人工氣道及口腔內分泌物,頭偏向一側,頜下鋪治療巾。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口腔護理包(棉球)進行口腔護理。由2名護士共同協作,一名護士固定患者頭部及插管導管,另一名護士使用鑷子和血管鉗,分別夾取用口腔護理液濕潤的棉球,按照口腔護理技術常規進行操作,直至口腔清潔為止,整理用物。
1.2.2 研究組采用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由1名護士完成操作。用物準備:①兒童專用軟毛牙刷,用剪刀進行局部修剪;②三通延長管用剪刀修剪與牙刷相等長度,并在三通延長管上修剪2~3個側孔;③負壓吸引裝置;④50ml一次性注射器;⑤溫開水、牙膏或口腔護理液。操作方法:將三通延長管用膠布固定與牙刷上;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溫開水或口腔護理液連接三通閥一端;將三通閥的另一端與負壓吸引裝置連接,整體連接完畢,打開負壓吸引先試沖-吸效果,確保沖-吸效果良好。操作者左手固定插管導管,右手持改良沖吸式牙刷,調節三通閥至沖洗端,緩慢沖入口腔護理液約10ml,立即調節三通閥至負壓吸引端,吸盡口腔護理液;將三通閥調節至關閉狀態,不帶負壓順牙縫進行刷洗牙齒內、外側面及口腔內各部位(包括上顎、左右頜面部、舌面、舌底等)。如此反復沖-吸-刷直至口腔清潔干凈為止;操作后將改良沖吸式牙刷清洗晾干備用,專人專用。
1.3 觀察指標和方法
1.3.1 口腔異味評價方法:采用鼻聞法檢測口臭值(OS)131。檢查者與受試者面對面,距離約10㎝,檢查者感覺口臭程度:0為沒有口臭;1為口臭幾乎聞不到;2為口臭很輕但能清楚聞到;3為中等程度口臭;4為強烈的口臭;5為惡臭。把每個患者的測量結果取平均數,0-2為無明顯口腔異味,3-5為有口腔異味。
1.3.2 口腔感染:口腔黏膜出現紅斑、水腫、糜爛、潰瘍等。
1.3.3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根據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2013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4]。
1.3.4 牙菌斑測定:牙菌斑指數(PLI)根據菌斑量分為4級。0為齦緣區無菌斑;1為視診無菌斑,但用探針可在游離齦區及鄰近區刮出薄層菌斑;2為齦袋內、游離齦區或鄰近牙面可見中等堆積量的軟性沉積物;3為齦袋內或游離齦區及鄰近牙面有大量軟性沉積物。分別于第一次口腔護理前以及第3天后第一次口腔護理后進行,并記錄相關指數。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雙人雙錄入,運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在同等治療情況下,對照組發生3級及以上口腔異味9例,占18%,口腔感染7例,占14%,VAP10例,占20%;研究組發生3級及以上口腔異味4例,占8%,口腔感染3例,占6%,VAP5例,占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能明顯減少口腔異味,降低口腔感染及CVP的發生率,效果優于傳統的棉球擦拭法。
2.2兩組患者口腔護理前后進行牙菌斑指數測定比較,研究組菌斑指數測定優于對照組。
3.討論
口腔護理為ICU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護理操作,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保健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要求日意增加[5]。國內主要采用傳統棉球擦拭法進行口腔護理,難以對牙間隙、牙菌斑等做徹底清潔,所使用的血管鉗易損傷牙齦,更甚者有棉球遺落口腔,危害患者生命。本試驗中采用的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能深入清除牙縫中的異物,齒齦槽內的軟垢,不僅解決了傳統棉球清潔不徹底的問題,還具有以下的優點。
3.1 本試驗中采用的牙刷為兒童專用軟毛牙刷,刷頭小、毛軟、輕巧,可在病人口腔內靈活刷洗,能較好地貼近牙齒的各個部位,不易損傷牙齦;在一定程度上還避免了傳統棉球反復刺激患者口咽部而引起的惡心、嗆咳等。
3.2 刷牙是人類進行口腔清潔最常用而普通的方法,同時也是預防口腔感染最有效的方法[6],且刷牙更貼近患者日常的生活習慣,舒適度好,患者容易接受。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由于插管導管和牙墊使口腔不能完全閉合,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處于干燥狀態,沖洗液對患者口腔黏膜起到清潔、濕潤的作用,也給患者帶來清爽舒適的感受。
3.3 牙菌斑是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的重要致病來源,其具有很強的粘附性,不易徹底清除。棉球呈圓鈍形,且無粘附作用,不易帶出牙菌斑。而改良沖吸式牙刷通過機械性刷洗,被刷洗出來的牙菌斑隨著反復的沖-吸被帶出口腔,大大降低了因牙菌斑而導致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3.4 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患者,采用傳統棉球擦拭法進行口腔護理時,要求操作者雙手分工,分別使用鑷子及血管鉗夾取棉球及擰干棉球,鑷子與血管鉗之間不得接觸,更換棉球次數頻繁,整個操作必須由2名護士共同協作完成,用時較長。而采用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一般單人操作即可。沖吸式牙刷直接與沖洗液和負壓吸引裝置連接,操作者右手直接調節三通閥走向即可完成沖-吸切換。方法方便快捷,安全有效。操作后,沖吸式牙刷裝置清洗晾干備用,專人專用,避免浪費。通過對護士人力成本、操作時間及材料成本進行核算,沖吸式牙刷省時、省力,更有優勢。
4.小結
對ICU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患者采用改良沖吸式牙刷進行口腔護理,操作簡便易行,彌補了傳統棉球擦拭口腔護理法的不足,有效的預防口腔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CVP的發生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縮短護士的操作時間,節約材料成本,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提高社會效益,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7.
[2] 鄧潔,鄭修霞,宮玉花.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623-625.
[3] 蔣玉梅,蔣玉英,肖巧云.為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實施口腔護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探討[J].護理研究,2013,21(1):55-56.
[4]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6):524.
[5] 楊玉惠,楊瑜.重視病人需求,提升服務品質[J].當代醫學,2010,16(19):130.
[6] 鐘啟平.口腔微生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