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娟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抑郁癥是一種典型的精神科病癥,該病的患者長期受到抑郁癥狀的影響,極易產生自卑、輕生的癥狀,因此,應給予患者重點關注。臨床上,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多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實施改善,引導患者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達到治療的目的[1]。特探討心理測量聯合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醫院進行治療的7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依據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2例,女23例,年齡在25-58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42.12±2.15)歲,病程在0.65-6年,平均病程為(2.41±0.56)年;觀察組患者男13例,女22例,年齡在26-58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42.22±2.25)歲,病程在0.66-6年,平均病程為(2.45±0.4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確診為抑郁癥患者。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為:①心理護理:針對患者產生的負面情緒,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心理狀況,對負面情緒進行引導和釋放,改善心理狀況,提升自信心。②加強健康宣教:為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和護理措施的相關知識進行宣教,提升患者對于疾病和護理措施的認知度,從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③飲食、用藥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況,實施科學、合理的飲食和用藥指導,避免患者產生用藥副作用的影響。④環境護理:針對抑郁癥患者的病況,打造適合患者治療的環境,加快康復速度。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方案基礎上應用心理測量,通過每周或每月心理測量,確定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況,同時,通過精確的數據對比,使患者通過數值變化堅定治療信心,提高遵醫行為,來提高效果,實施對癥護理,進而達到提高改善患者抑郁癥狀的目的。
1.3 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抑郁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癥狀改善越差,反之,表示患者抑郁狀況改善越好。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差[2]。
1.4 統計分析 將數據錄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8.0軟件統計分析,用(±s) 表明計量資料,用檢驗計數資料,P值<0.05,表明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干預前,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數據間進行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物質的提高,生活壓力、家庭壓力、工作壓力等方面的急劇上升,抑郁癥患者的發病率有著明顯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了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病癥,應給予重點關注[3]。
針對抑郁癥患者,多使用護理干預措施,主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于疾病和護理措施的了解程度,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的時候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引導患者形成積極樂觀、主動的心理狀態,正面面對疾病的困擾,提升護理質量,同時,強調預防的理念,對可以產生的不良癥狀進行預防,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測量,明確患者的抑郁癥嚴重程度和影響病情的相關因素,然后再結合護理干預,實施對癥治療,其效果相比于單用護理干預而言,效果更確切,應用價值更高[4]。
綜上所述,心理測量聯合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效果顯著,相比于單用護理干預,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改善非常顯著,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譯丹,陶建青,高秀娟,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4):752-754.
[2] 于美莉.對住院治療的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環境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7):57-58.
[3] 買爾哈巴·孜亞吾東,木巴熱克·克里木阿吉,凱比努爾·艾力.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2):207-208.
[4] 魏娟青,沈鴦,謝曉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抑郁癥患者臨床效果觀察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5(9):1766-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