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丙春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目前,人們將主要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所致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統稱為“生活方式病”。近幾年由于山東省居民對生活方式病的知曉率低,造成民眾患生活方式病的人數大幅增長。山東省高校每年畢業的大量的高職臨床專業學生,大部分畢業生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如果向他們普及“生活方式病”的相關知識,以他們為載體向我省民眾普及,可能會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因此我們隨機抽取山東省五所高校臨床專業學生1000名,對其進行“生活方式病”問卷調查。并從被調查學生中抽取400人,對其進行不良生活方式病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干預后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學生對生活方式病的認知的自我提升的干預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山東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協和學院、山東力明學院、山東現代學院、曲阜師范大學杏壇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的1000名大學生進行“生活方式病認知”問卷調查。從被調查學生中抽取400人,對其進行不良生活方式病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干預后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學生對生活方式病的認知的自我提升的干預措施。
1.2 干預方法
1.2.1 舉辦與生活方式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講座
將被調查的同學分8組,40人/組。以組為單位集中開展關于生活方式病的健康教育講座,40分鐘/次,設定符合大學生成長特點的講座內容,內容包括睡眠、運動與健康、合理營養與飲食及常見疾病的三級預防等,通過生動實用的授課方式,加強學生對生活方式病的認知。在講座的過程中注重互動環節,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與生活方式病相關的小視頻,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生活方式病的認知。每周舉行一次,共計8次。
1.2.2 生活日記及點滴改變計劃[1]。分組建立“生活方式病認知”的QQ討論群或微信群,每天通過向發送一些與生活方式病相關的小常識和小視頻、動畫。要求每個組員寫生活日記,通過每周一次的“寫一寫,查一查,記一記”方式,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生活方式知識,記錄個人飲食、運動、作息日記,并將生活日記發送給指導教師,跟指導教師交流討論,指導教師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學生對發現的問題制定未來一周的點滴改變計劃。同時學生在QQ討論群或微信群開展交流與討論。運用此方式引導學生逐步遠離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并養成習慣。
1.2.3 榜樣示范。每周老師都會選出生活方式改變情況明顯的學生,對他們的優秀之處給予點評,并發放小禮品。以這些學生為榜樣示范對其他學生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1.2.4 舉辦主題宣傳月活動。通過廣播、宣傳欄和宣傳板宣傳生活方式病的致病原因、危害性、預防措施。
1.2.5 運動干預。運動是預防生活方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在運動前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體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種類、運動的強度、頻次和持續運動時間。可從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和肌力練習三類中選擇,可選擇快走、慢跑、太極拳、籃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游泳等。運動強度必須因人而異,每次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上,最好能夠達到60分,每周運動3~5次。運動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以達到增強體質、控制體重的目的。
1.3 質量控制
調查問卷均由學生現場填寫并在檢查確認后回收,以保證問卷的應答率、應答效果、回收率;根據學生學號對錄入數據進行干預前后一對一配對,剔除不合格問卷,共回收386份調查問卷。
2.結果
2.1 對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關注與認知:
對“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知識”的關注率由干預前94.6%提高到干預后100%,對于“健康的認知的正確率”由干預前52.4%提高到干預后96.4%。知道良好的睡眠的重要性的同學由干預前的比例92.1%提高到干預后97.9%。通常都能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很好的同學的所占比例由33.3%提高到干預后97.2%。對“健康的生活方式認知的全面性”的知曉率由干預前50.6%提高到干預后95.6%。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認識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努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學生精力旺盛,又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確保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為了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從進入大學開始,就應該培養大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如果一個人在大學階段能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這種生活方式往往會堅持一生,反之,亦然。大學生勤學好問,興趣廣泛,是很好的知識傳播載體,可以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相關知識傳遞給他們,以他們為載體向社會傳播,提高山東省民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曉率。
2.2 對于運動的認知
對“運動可預防的生活方式病”的知曉率由干預前4.9%提高到干預后97.1%。定期有固定的鍛煉時間的同學的比例由干預前56.5%提高到干預后97.2%,從不運動的同學的所占比例干預前5.1%下降到干預后2.6%。自我感覺身體很好的同學的比例由干預前18.1%提高到干預后77.5%。干預前58.2%的同學“自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與以前相比差了些,容易頭痛、感冒、腰酸、失眠等”,干預后下降到8.8%。干預前40.1%的同學每周運動的次數不足3次,干預后下降到16.1%,干預前30.1%的同學能保證每天運動60分鐘以上,干預后提高到69.4%。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絕大部分同學已經充分認知到運動的重要性,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通過充分有效地運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生活方式病的目的。
2.3 對于健康成年人體重的評判指標認知:
對于體質指數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50.0%提高到干預后84.2%,對于“超重和肥胖的危害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43.91%提高到干預后91.2%。這說明干預效果明顯,大部分同學已經認識到健康體重的重要性。超重、肥胖和體重過低都會影響人們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超重和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影響省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超重和肥胖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腫瘤和糖尿病等疾病風險;而體重過低則會影響大學生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容易誘發女性貧血、不孕不育等。因此,維持健康體重顯得尤為重要。
2.5 對于煙酒的危害的認知
喜好煙酒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10.2%下降到干預后4.67%,抽煙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15.2%下降到干預后10.3%。對于“吸煙會增加患肺癌、喉癌、膀胱癌、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風險”的知曉率從干預前95.1%提高到干預后98.7%;對于“抽煙會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及周圍血管病的風險”的知曉率從干預前15.1%提高到干預后97.2%。對于“二手煙的危害性”的知曉率由干預前80.1%提高到干預后97.9%。對于“應限量飲酒,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中風、胃癌、腸癌、肝癌等疾病的風險”的知曉率從干預前9.1%提高到干預后97.4%。偶爾飲酒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20.1%下降到干預后5.70%。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已經充分認識到煙酒的危害性,但是已經一部分同學已經養成抽煙的不良嗜好,已經成癮,而且很難戒除。如何幫助已經有煙癮的同學戒煙需要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2.6 對于飲食因素的認知,調查顯示:
(1)對于清淡飲食的認知:對于“我國成年人一天食鹽推薦攝入量”的知曉率由干預前63.1%提高到干預后97.9%,對于“食用鹽過量可以誘發高血壓、吃高鹽食品可以損傷胃粘膜,誘發胃癌、腸癌”的知曉率由干預前14.8%提高到干預后97.2%,對于“預防高血壓的措施有低鹽食物、低脂食物、減少緊張刺激、經常測量血壓”的知曉率由39.1%提高到干預后95.6%。對于“我國成年人一天食用油推薦攝入量”的知曉率由干預前59.8%提高到干預后91.2%。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很多同學喜歡高油高鹽的飲食,從認知開始到有效控制大學生每日食用油和食鹽的攝入量,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2)對于動物類食品的認知:關于“每日適宜要吃各類肉的肉量”的知曉率由47.91%提高到干預后84.2%,關于“紅肉、白肉的營養價值”的知曉率由干預前45.7%提高到干預后95.8%;食肉過量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30.9%下降到干預后12.9%,對于“經常性的多葷少素的膳食會誘發結直腸癌”的知曉率由干預前21.9%提高到干預后91.2%。經常(>3次/周)吃油炸、熏烤、腌制的肉食品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53.1%下降到干預后13.5%;有時(2~3次/周)吃油炸、熏烤、腌制的肉食品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30.3%下降到干預后19.6%;有16.5%偶爾(1次/周)吃油炸、熏烤、腌制的肉食品的同學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16.5%上升到25.4%。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同學們已經逐漸認識到肉類的營養價值,正在逐步降低日常生活中對油炸、熏烤、腌制的肉食品的攝入。
(3)對于主食的認知:對于“常吃粗糧的益處、粗糧的營養價值”的知曉率由干預前14.4%提高到干預后82.9%“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主食既有面食、米飯、又有粗糧”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的11.6%提高到干預后77.8%。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同學已經認識到粗糧對身體的益處、粗糧的營養價值,但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過程。粗糧中富含膳食纖維,而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于穩定血糖、預防糖尿病、高血脂癥、癌癥等。粗糧跟我們日常所吃的精米精面相比口感可能差一些,但是里面有更多的礦物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可以促進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我們抗癌、抗氧化、延緩肌體的衰老。
(4)對于奶制品的認知:對于“奶及奶制品的營養價值及其營養價值的高低”的知曉率由干預前15.4%提高到干預后85.5%,每日飲液態奶達到300毫升及以上的同學所占的比例由干預前26.9%提高到干預后77.5%。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對奶及奶制品的營養價值已經有充分的認知,已經逐步加大了在日常生活中奶及奶制品的攝入量。奶和奶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質,是非常好的鈣、鋅、鎂、磷、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D的來源。每日攝入足量的奶及奶制品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能促進快樂激素-血清素的大量增長,能增強骨骼和牙齒,促心臟和神經系統耐疲勞,使皮膚光滑和豐滿。
(5)對于蔬菜水果的認知:“保證每天吃夠300-500克的蔬菜”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59.3%提高到干預后91.9%;“保證每天吃夠200-350克的水果”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28.5%提高到干預后77.2%;“深色的蔬菜、水果的抗氧化能力更強,營養價值更高,而且有很好的預防癌癥的保健效果”的知曉率由干預前5.3%提高到干預后85.5%;“每天最好吃兩種及以上深色的蔬菜和一種及以上深色的水果”的知曉率由干預前10.0%提高到干預后91.9%。88.6%的同學“在生活中最好吃當地的當季的水果,當地的當季的水果比其他水果營養價值更高”的知曉率由干預前11.4%提高到干預后93.8%。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果膠、有機酸的重要來源之一,能刺激胃腸蠕動和促進食物的消化。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的蔬菜、水果是膳食中抗氧化物質的主來源之一。所以膳食中蔬菜和水果足量的攝入有利于預防消化道的癌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6)對于每日飲水、飲料的認知:“對于每日飲水量”的知曉率由干預前22.7%提高到干預后84.7%,常喝咖啡和碳酸飲料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26.0%下降到干預后5.69%,6.2%常飲綠茶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6.2%提高到干預后26.4%。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已經知道每天應適量飲用白開水,知道常喝咖啡、碳酸飲料的害處和綠茶的營養保健作用。水參與人體內新陳代謝的全過程,幫助調節體溫,每日飲用足量的白開水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的大學生常常用咖啡、碳酸飲料代替白開水,一來增加糖的攝入量,增加了患肥胖和齲齒的風險;二來增加了患心臟病和骨質疏松的風險。
(7)對于甜品、零食、保健品的認知:“經常吃冷凍甜品(冰淇淋、雪糕等)”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5.2%下降到干預后2.59%;經常吃高油脂高糖零食(薯片、果凍、蛋黃派)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30.1%下降到干預后10.9%;的同學有時會食用蛋白質、維生素或其它的營養補充品的同學所占比例由干預前3.3%下降到干預后1.29%。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已經認識到甜品、高油脂高糖零食的危害性,并認識到只要營養均衡,沒有必要食用保健品。
(8)對飲食規律的認知。能堅持每天吃早餐所的同學占比例由干預前32.5%提高到干預后92.2%,三餐飲食規律的同學占比例由干預前32.5%提高到干預后92.2%。對于“經常不吃早飯或者就餐不規律,容易誘發膽結石、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的疾病”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16.5%提高到干預后93.0%。這說明干預效果顯著,大部分同學已經認識到三餐規律的重要性。
3.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我省的大部分高職臨床專業的大學生生活方式不健康,對于生活方式病的知曉率偏低。但是隨著有效干預措施的實施,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漸改變其原有的不良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生活方式病的知曉率大幅上升。在干預過程中發現,舉辦與生活方式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講座、建立“生活方式病認知”的QQ討論群或微信群,與學生互動探討相關知識,榜樣示范、舉辦主題宣傳月活動和運動干預都是加強大學生對生活方式病的認知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措施。高職臨床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向其傳授“生活方式病”相關知識,鼓勵他們向社會、家庭傳播“生活方式病”的相關知識,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任政,侯越,林樂濤,鈕文異. 北京市某綜合大學本科生健康生活方式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5,(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