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 易蘭 王莉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1
糖尿病是一種現代臨床醫學上的常見病癥,并且隨著現代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發病率有持續提高的趨勢,并且其發病人群年齡下限也在不斷降低。除此之外,由于糖尿病的的病理特性,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與胰島素抵抗以及分泌功能發生缺陷有所聯系[1]。而在臨床上,糖尿病也是一種難以根治的疾病,患者即使痊愈后也需要通過長期服用藥物對病情進行控制。[2]
而對糖尿病患者采用積極的教育方式幫助患者從生活習慣以及致病機理上提高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康復,也是近年來臨床推廣的一種新型治療模式。本次研究通過采用不同的教育路徑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中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分為教育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出院后由患者所在社區服務站與院方相互配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管理,相關醫護人員根據患者以及社區的不同情況定期和不定期的對患者進行訪視。所有患者無其他器質性疾病。兩組患者均為10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58.4±9.7)歲;教育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齡為34—74歲,平均年齡(57.6±11.4)歲。所有患者中有143例為I型糖尿病,57例為II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患者對本次調查的內容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主要內容是對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的疾病知識,并提供一定的日常自我護理方式以及注意事項,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時間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沒有標準的教育方法。
教育組則采用健康教育模式,院方與患者社區相互配合,成立專門的健康教育小組,小組成員選擇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而小組長擇優選取。各個小組分配不同的社區進行負責。小組對自身負責的患者開始教育前,首先對患者的疾病資料進行研究并討論,其主要內容包含患者的病因、生活習慣或生活方式、病情狀態,保證對患者有足夠的了解程度。其次,還需要對患者的相關教育內容進行完善,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和教育課程,其中內容應當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糾正生活習慣、運動指導、血糖檢測等一系列內容。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疑難解答,針對患者不同狀態對其進行教育。
1.3 評價指標。評價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并調查患者在接受同期教育后的生活習慣改善狀況,調查方式主要是通過我院自主編寫的問卷調查方式。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教育組患者在疾病知識了解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較對照組有更好的生活習慣,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后,對兩組患者的血壓值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進行檢測,教育組結果優于對照組。
3.討論
健康教育是近年來糖尿病治療上一項大力推廣的新型教育模式。通過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狀況,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3]。相關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教育規章中的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保證教育工作能夠有一定的規則性,降低教育工作中的隨意性[4]。規范化、系統化的教育方式能夠保證患者對相關教育內容有更深刻、更完善的認識。
本次研究中表明,教育組患者在疾病知識了解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在生活習慣上,教育組患者也更加良好,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管理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在糖尿病的治療以及預后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2]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8):3268-3270.
[3]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4]鞠昌萍,孫子林,金暉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3):213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