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艷 余士銀 袁萍莉 鄭平
【中圖分類號】R4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筆者對一名消化內科AB型血型患者進行凝聚胺交叉配血時發現配血不和,表現為主側凝集,次側不凝集。在排除冷凝集、肝素的干擾因素后,立即做抗體篩查:不規則抗體II、III號陽性,進一步做抗體鑒定試驗,發現患者已產生了Rh-血型系統的IgG抗-C和抗-E聯合抗體。為了患者能安全輸血,選擇不含有C、E抗原的供血者與患者進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后輸注,沒發生不良輸血反應。
1.臨床資料
患者男45歲,臨床診斷: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曾于2015,2016年幾次來我院就診,每次輸入“AB”型Rh(D)+去白懸浮紅細胞3U,無任何不良反應,10天后出院。該患者與今年2月5日因消化道出血,再次入住我院消化內科。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計數(RBC)2.3x109//L,血紅蛋白(Hb)30g/L,大便潛血試驗(OB)2+。患者面色萎黃,嚴重失血性貧血和低蛋白血癥。臨床醫生申請輸注紅細胞4U,我科在給予同型凝聚胺介質配血時發現主測凝集現象,在排除了冷凝集、肝素的干擾因素后,發現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于是又對患者血樣做進一步分析。
2.血型血清學檢查
2.1 儀器和試劑: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和TD-3A型血型血清學用離心機均由長春博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提供。血型試劑卡及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檢測卡,ABO反定型試劑盒(人血紅細胞)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抗A與抗B、抗-D、抗-C、抗-c、抗-E與抗e篩選細胞,細胞血型抗體鑒定細胞均購于上海血液生物醫藥公司;凝聚胺試劑由珠海貝索公司提供。
2.2 紅細胞血型鑒定:患者血型為AB型,Rh血型為ccDee。
2.3 抗體篩查及鑒定:不規則抗體篩查與抗體鑒定的方法按試劑說明書及文獻[1]操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三版。通過抗人球蛋白法對患者血清進行抗體篩查,其結果II、III號陽性,進一步取患者血清分別與譜細胞(1-10號)2﹕1加入抗人球蛋白卡中,放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15min離心。患者血清與譜紅細胞中的10個細胞反應結果如下:
1(+)、2(+)、3(2+)、4(2+)、5(+)、6(-)、7(-)、8(2+)、9(-)、10(+),根據試劑廠家提供紅細胞反應圖譜,可以推斷該不規則抗體為IgG抗-C和抗-E的聯合體。
2.4 患者血清與供血者標本隨機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時,主測發生凝集,交叉配血不合,進一步用IgG型抗-C和抗-E血清對去白懸浮紅細胞進行篩選,選擇不含有C、E抗原的供血者,即去白懸浮紅細胞4U,經凝聚胺介質配血,主、次側均無凝集及溶血現象,配血相合。
在給該患者輸血的過程中,末發生任何不良反應。
3.討論
當交叉配血試驗中出現配血不合現象時,我們首先應該考慮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標本是否有錯,ABO定型是否有誤,進行抗體篩查和Rh血型鑒定試驗。其次,應該注意是否存在特異性未知的同種抗體或是特異性同種抗體。由于ABO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受血者自身血清中存在免疫性疾病產生的抗體或是由于反復輸血、有妊娠史等產生不規則抗體;藥物、冷凝集素以及血漿蛋白紊亂等致使紅細胞出現聚集現象,并對交叉配血結果產生干擾,導致交叉配血不合[2-3]。本院這例患者就因多次輸血,才使自身產生了不規則抗體導致交叉配血不合現象。人類紅細胞膜上抗原性最強的兩種血型系統ABO和Rh血型。Rh抗原中以D抗原為最強,僅次于A和B抗原的抗原強度,接著依次為E、C、c、e[4]。Rh抗體中除天然的抗-C和抗-E外,多由外界的RBC免疫刺激所生產,其中多數為IGg.免疫早期也會出現少部分的IgM..本例患者Rh血型為ccDee,缺乏C和E抗原,在長期的輸血過程中,由于含有C和E抗原的RBC被輸入患者體內,其自身機體產生了免疫性抗-C和抗-E抗體,再次輸血時,就出現交叉不合現象。
綜上所述對有輸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進行交叉配血時,一定要在鹽水介質的基礎上做凝聚胺或人球介質的交叉配血,尤其對抗體篩查陽性、交叉配血又不合者進行Rh系統5種抗原篩查,以規避IgG抗體、Rh抗體造成的輸血反應的發生,從而確保臨床輸血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66-270
[2] 孔慶芳.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統計分析[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3010,8(15):89-90
[3] 李忠俊,滕本秀,鄭月明.102例配血不合影響因素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3,25(22):2058—2059
[4] 高峰.輸血與輸血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3-69.